
法律信仰是实现真正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法律信仰对整个法治来说更具有基础性、发展性、未来性;同时,法律信仰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而养成教育对青少年法律信仰具有特殊的借鉴作用和价值。青少年法律信仰养成教育的途径应在实践中有所侧重。
学界关于法律信仰的讨论颇多,大多数都认同法律信仰是实现真正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建立真正法治国家的诸多条件中,建立尊法尚法的法律信仰是其中的重要条件之一;法律主体的法律信仰培育对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探讨和结论中,鲜有关注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法律信仰及其教育问题,更鲜有把养成教育和青少年法律信仰进行整合研究。本文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一、培养青少年法律信仰的意义
法律信仰是法律主体持一种极度虔诚的态度或信念并以之指导实际行动的一种精神境界。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维护者和建设者,是民族振兴、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培育青少年的法律信仰精神,对于中国法制建设,尤为重要。青少年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昭示了法治建设的根本和未来。法律信仰对法律主体包括青少年的影响不仅包括宗教般虔诚的内心信念,还包括对自身行为规范遵守法律规则的习惯养成,其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
1,法律信仰有助于青少年的理性启蒙
理性表示人的理智对世界的把握。“法律乃是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法律是理性的代名词。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法律理性观的本质。培育合格的理性公民是各国教育目标的共性。法律信仰的教育无疑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有责任心和担当能力的合格公民;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民主意识的养成,提高青少年权利义务观念,关注政治;公平民主的法律精神有助于青少年树立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价值观。
2,法律信仰有助于青少年权益保护
权益是一个法学概念。权益是国家公民地位的体现,是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权益的保护离不开法律的保障,一方面,青少年对法律的信仰能提高青少年的守法意识,从而保护自身权益。另一方面,青少年对法律的信仰能使青少年更娴熟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3,法律信仰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
行为科学认为行为主体的状态决定了行为选择现象的客观必然性,其中,行为主体的心理、观念、知识、信仰等理性活动占主要地位。法律规范不仅是人们行为的理性总结,也是社会秩序的概括。秩序是法的价值之一,秩序的存在是人类活动的必要前提。任何时期或阶级的法律对秩序的维护都包含了对正常生活秩序的维护、对人类基本文明行为的维护。青少年法律信仰有助于青少年遵守文明行为习惯的德性养成。
4,法律信仰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意识
青少年只有参与到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社会亦需要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后备力量来实现持续的发展与和谐。法律是实现社会平衡的调节器,对法律的信仰本身就是对社会的参与。青少年代表着未来,应该是民主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表现出高度政治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的精神,积极投身政治参与实践,这要求青少年必须具备较高的包括法律信仰在内的法律意识。
二、养成教育对青少年法律信仰的价值分析
青少年法律信仰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而养成教育理论对青少年的法律信仰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
1,对养成教育的理论分析
“养成”这一词汇涵盖了“手段—目的”或者“条件—结果”的逻辑关系。在这个逻辑关系中“养”规定着“成”,“成”是“成长”、“长成”、“构建成”,而不是“规定成”、“约束成”或者是“制造成”,前者主张只要教育对象对自我发展需要有所醒悟、领悟、觉悟,就可能自主习养而成,这种“成”的表现形式是自觉与自为的习惯。后者主张可以用纪律、规则强制教育对象而成,其表现是服从甚至是屈从。养成教育的概念在学界争论纷纭,但是这些争论中有一个共识:都包含了受教育者“行为”的转变,都认可养成教育包括受教育者文明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唐凯麟教授和刘铁芳博士认为:个体道德品性的养成包含着两个基本过程:一是个体道德理性的形成;一是道德理性引导下的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前者是后者的精神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生活外化。没有道德理性作为基础的行为习惯,就不具备真正的道德意义,个体行为不过是没有内在灵魂的“创制”,而不是个体道德精神的实践;没有个体日常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个体道德理性终究是肤浅的。两个过程是相互交织渗透的。整体而言,个体道德理性的形成依赖于教育的启蒙,个体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则依赖于个体生活中的养成。个体道德理性的核心实际上更多地表现为个体伦理价值选择的自觉意识与自主能力,个体道德理性启蒙教育的核心越来越多地转向价值启蒙,个体在伦理价值的自主判断、选择、内化、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成个人道德生活的自觉主体,并进一步在生活中,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逐步实现个体完整道德德性的养成。因而,加强青少年的价值启蒙和生活养成,是当前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2,养成教育对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的价值及借鉴
价值启蒙与生活养成是青少年道德养成教育辩证统一的两部分。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是青少年德育的组成部分,其同样也可以分成青少年法律信仰的理性启蒙和遵守法律规则生活的养成两部分:
(1)青少年法律信仰的理性启蒙是教育者利用自身文化和法律经验上的优势,引导和辅助青少年获得对人生与社会基本法律价值判断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使现代法律成为青少年信仰的规则基础。理性启蒙意味着教育者肩负着必要的理性引导的责任,囊括着教育者主观意趣的活动,并包含教育者自身的理性预设和选择。但是,教育者的理性传输是有限的,更多地只是作为启蒙者的身份,有效地启迪、敞开青少年的理性世界,提高他们的理性判断、选择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面对开放的现代生活能从容自主地建构个人的理性世界,成为现代法治生活的主体。
(2)“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同样,遵守法律规则生活的养成也必须通过生活发出习惯的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日常生活是个体品性的养成之所。遵守法律 规则生活的养成就是青少年把个人的理性启蒙与现代法治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验证、丰富、实践自身的理性信念,并且逐步形成稳定的生活行为习惯,形成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稳定的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思考、判断、选择、行动的基本方式。遵守法律规则生活的养成是青少年作为生活的主体自觉地实践个人的理性信仰,养成行为习惯的过程,其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突现个人在生活中的主体性。养成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渐进性,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青少年法律信仰养成教育的路径分析
当前进行的青少年法律信仰教育主要是包含法律信仰教育在内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包括法制观点、法律信念和法律信仰的教育,其中以法律信仰教育最为匮乏。而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途径也仅限于课堂教学中,其实效性不强。笔者尝试引入养成教育,对法律信仰教育的路径进行分析,希望能得出一些有益的启发。
1,法制教育中宣传法律精神及价值应和宣传法律知识并举
对青少年而言,课堂是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主要课程有初中二年级开设的思想政治课、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基础课,这些课程的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都仅仅体现了法律知识的宣传,却很难体现对现代法律精神法律价值的弘扬,很少侧重对青少年进行法律信仰的理性启蒙。法律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一种精神和心理需求,只有使青少年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法律的信仰价值,从理性上认同现代法治的精神,才能从行为上养成遵守法律规则的习惯。
2,法律援助对青少年的法律信仰理性的启蒙
“能够为人们所信仰的法律必须是能够给人们或至少是绝大多数人带来利益的。”法律工具主义虽然应该批判,但是法律的工具价值却不容忽视。只有当人们信仰的法律能给人们带来公平和正义时,人们才会对他产生宗教般的虔诚。法治建立的过程是逐步树立法律权威、坚定公民法律信仰的过程。青少年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其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权利的救济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北京、福州、兰州等地纷纷成立了“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并开通青少年维权热线电话。中华律师全国协会及其各地的分会也都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这些机构免费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及其监护人提供代理案件、法律咨询等服务,但实际成效却不尽如人意。法律只有给予青少年以力量,青少年才会形成法律信仰的坚强基础,社会才会形成稳定和谐的法治秩序,进而才会形成民族法治未来的一片晴空。
3,青少年参与立法的尝试
历来为立法出谋划策的是成年人,未成年人一直是立法过程的缺席者。2004年《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公布,并向社会包括青少年征求立法意见,这开辟了中国未成年人参与立法的先河。这一过程不但为立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营养,为公平、正义、权威的良法提供了保障,意义更为深远的是这一过程为普通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公民对法律的认知、敬畏和信仰。上海市人大的这种做法确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之后的2006年3月27日,广东团省委、省预防办向社会公开招聘5名未成年人,参与《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草案)》的起草小组。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作为被保护的主体青少年本身最有发言权,其体会和感言也最为真切,倾听他们的心声,提高他们的参与立法的积极性,是我们立法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
4,青少年规则意识教育
如果说上述三个方面侧重于青少年法律信仰的理性启蒙,那青少年规则意识教育则是侧重于青少年遵守法律规则生活的养成。规则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它包括道德规则、法律规则、宗教规则、技术规则、游戏规则等,其中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紧密的是道德规则和法律规则。理性的启蒙需要用习惯的养成来落实,法律信仰的作用需要制度和规则去实现;制度和规则的遵守会深化对法律信仰的虔诚。青少年的规则意识教育应以法律规则、道德规则教育为主线,技术教育规则为补充,把尊重青少年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按照教育的目的坚持长期性和一贯性原则,循序渐进由繁到简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青少年遵守法律规则生活的养成。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学习理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医学人才。 当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发展趋势,它的理论对我国高校正在深入进行的...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设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实现建筑使用功能的灵魂。针对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梁和柱所组成,是一种抗震、抗风较好的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的侧向刚度小,平面布置灵活,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房间的要求,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但常因设计不当而造成施工环节质量难以保证,给工程安全留下隐患,现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文章以举例的方式阐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以此说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希望自己出人头地,看到企业家们、政治家们光彩耀人的一面,为什么同样是人,同样的起点,他们就作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自己却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整天为自己的衣食住行奔波着、忙碌着,为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加班费,整日...
管理与沟通学是企业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内容广泛、综合性较强。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理解大量的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管理与沟通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以管理为基础,掌握相关的沟通技能和方法,从而达到灵活运用。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点经验看法。一、阐明理论,掌握管理沟通的基本内涵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隐含在管理的各个职能之中,并贯...
本文从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教育技术借鉴知识管理理念的可能性,以及利用知识管理、创新教育技术的一些想法,并列出了知识管理在教育技术中的一些形式与现状。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教育技术;知识价值链 知识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它关于知识及与知识相关的资源和过程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可以为教育技术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的拓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概...
教师的幸福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幸福,而教师的幸福禽要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政策予以保障。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教育政策应以追求会平、入道、理性为价值取向,以期对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决策主体提供一个伦理学的思维向度。教育政策是维系教育生命的最关键的因素。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工作母机,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政策在教育政策体系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教师教育政策的好坏成败,...
2010年6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师进修校组织的为期6天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学习。正是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开始享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恩惠,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的观念,从而促使我不断努力学习,力争成为一名善用教育技术的新型教育者。下面就这次学习谈谈自己对教育技术的初步理解。教育技术是指应用各种理论和技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现...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应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作为初中毕业年级开设的新学科,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一门起始学科;说它困难,是因为它又是在初中阶段接触最迟的一门学科。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其中建筑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对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落实建筑节能措施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1、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教育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指导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质量的关键之一,是帮助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 建构主义是西方心理学、哲学的一个流派,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人类学习机制及教育活动的理解,它所提出的教育主张,已成为各国进行课程、教学及教师教育改革的一种主导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学习者是主动...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70
影响因子:1.610
影响因子:1.05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5.177
影响因子:9.260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