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险容忍度是国际活跃大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风险控制手段,通常表现为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层所提出的经营稳健性要求.其目的在于维护企业经营的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一种平衡。在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这种风险容忍度的实施显然不能直接效仿国外的通行做法。因此,本文旨在从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特点出发,对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实施进行研究.力图建立适合我国银行实际情况的风险容忍度实施流程规划,为维护我国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出贡献
风险容忍度也称为风险偏好(Riskappetite),是指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准备承受的风险水平。它是国际活跃大银行普遍采用的一种风险控制手段.通常表现为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层所提出的经营稳健性要求.其目的在于维护企业经营的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一种平衡。风险容忍度也是国际大银行的股东与经营管理层关于企业经营安全与盈利性要求具体博弈的一种工具。虽然风险容忍度属于银行经营管理层所制定的一种经营性指标,但是风险容忍度对于银行的各项业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银行的高层管理出发直接对银行的经济资本和风险调整的收益进行指导和控制。风险容忍度一经确定,也就确定了银行的经营稳健性风格.确定了银行经营的可用资本和未来收益波动性之间的唯一关系。
一、风险容忍度的内涵界定
在国外,风险容忍度不是一个企业自身决定的问题,而是由全体股东决定的对于企业管理层经营的一项指标。它体现了股东对于企业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承受风险水平的预期要求,这种要求也是为了保护股东自身在企业的权益。
从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来看,上市公司通常股权集中程度较高,因此在上市公司中,大股东的议价能力非常强势.对于企业的控制力也就格外突出。在我国的上市企业中.大股东维护自身在上市公司利益的意愿应该更为强烈。具体到我国商业银行,这种现象也比较明显。然而从风险容忍度实施的角度考虑.大股东时间和精力的稀缺性决定了在这种公司治理结构下的风险容忍度实施就不能再依赖于大股东进行决策。风险容忍度的确定由公司经营管理层进行决断.然后再提交董事会批准可以作为一个可行并且合理的折中方案。
通常风险容忍度是以对企业的经营安全性考虑为基本出发点。股东大会、董事会或是公司管理层为了保证企业尽可能地取得盈利需要决定企业的经营安全水平,通常以概率的百分比形式表示。因此风险容忍度也就代表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违约概率,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是避免发生挤兑的概率。风险容忍度的选取区间应该在95%,99.99%]之内,由于在具体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很难区分99.98%和99.97%水平下经营活动的区别.为了保证风险容忍度在实践中实施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国外通常以著名评级机构的评级分类为标准进行风险容忍度的选取和设定。表1列举了标准普尔和穆迪的评级分类标准及对应的违约概率。
可以看出,企业对于风险容忍度的选择已经由一个区间(无穷多种可选择数值)简化为9个可选数值。具体情况应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选取。以花旗银行Citibank为例,花旗银行就以维护S&P的AA评级为经营风险控制的主要目标。从S&P对于各行业的评级历史来看,AA对于银行业来说已经是最高水平的评级,银行业从来没有一家银行能够获得AAA评级。花旗银行的风险容忍度选取将决定其自身违约概率保持在0.03%,置信水平保持在99.97%左右。国外其他知名银行的风险容忍度选取大多以99%居多,大致相当于能够维持S&P的BB信用级别和穆迪的Bal/Ba2评级。
从我国银行目前的信用评级结果来看,我国银行评级结果目前较低,主要集中在S&P的A、BBB、BB、B之中。其估计违约概率在[0.1l%,2。21%1内,即置信水平大概在[9779%,99.89%1内。如果我国银行在未来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并且将商业银行定位于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银行范畴,那么应该建议将评级目标定在S&P的BBB级,甚至是A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银行的违约概率将降低至0.1l%一0.30%之间,置信水平将提升到99.70%一99.89%之间;如果我国银行在未来仍将以巩固现有经营成果为主要目标,那么建议将评级目标定位于S&P的BB级,我国银行的违约概率和置信水平仍将保持不变。
二、银行风险容忍度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风险容忍度一经确定就意味着确定了有效股权资本与收益波动性之间的关系。对于相对固定数量的股权资本而言,收益的波动性就会有一个相对应的上限值。较大的风险容忍度可以提高我国银行在国内外的信誉和品牌知名度,为客户与我国银行进行业务联系增强信心,在日益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国内银行业市场中取得其他银行难以达到的水平和地位。较大的风险容忍度也会为我国银行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可能造成对市场风险的高估,从而降低我国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影响我国银行的可用贷款额度,继而对我国银行的收益产生影响。如果考虑宏观经济的发展周期因素,在经济低迷阶段采用较大的风险容忍度可以起到在经济低迷阶段的资本保护作用,正如花旗银行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所采取的措施,在经济低迷阶段银行安全性可以为银行未来经济高涨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和商誉。
较小的风险容忍度会降低各业务线条的经济资本消耗,增加银行的可分配资本总额,从而增加银行的利润来源和数量。但是较小的风险容忍度可能造成对市场风险的低估,如果银行业务出现了一定损失,则银行可能出现流动性不足,面临挤兑风险。而且更容易使银行采用过于激进的经营战略,从而降低银行的安全性。
风险容忍度对于银行其他经营性指标都具有相关关系。对于计算市场风险的VaR方法更是具有较大影响,VaR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置信水平(ConfidenceLeve1)就取决于风险容忍度的置信水平。l引因此从市场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风险容忍度将对市场风险的风险测算结果具有较大影响。银行所设置的风险容忍度越大,那么以VaR方法计算所得的市场风险结果就越大,因此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就越多;反之,银行所设置的风险容忍度越小,那么以VaR方法计算所得的市场风险结果就越小,此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就越少。在BaselII资本协议中已经规定银行的对外信息披露需要采用置信度99%,持有期为10天的VaR数值,但是银行对内部风险进行管理和测算时完全可以采用不同于此要求的自定标准。很多国外知名银行也对内部风险监管和外部披露采用了不同的VaR置信水平和持有期进行计算。
三、引入风险容忍度管理理念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1.风险容忍度指导信贷政策。信用风险容忍度管理下的我国银行信贷政策不是以贷款限额为主要手段从而间接控制信贷风险的调控措施,而是通过监控经济资本的分配情况直接控制信贷风险在各行业和各分行(地区)间的分布比例。各种信贷单位的风险水平可以直接比较,也有利于对风险调整后的绩效评估。
2.风险容忍度调控信贷规模。风险容忍度管理下的信贷规模是贷款规模的总量控制与经济资本总量(即风险)控制并行的双线控制,旨在通过市场对于利润的追逐中,控制低质贷款的数量,在有限的经济资本范围内(即风险额度)尽可能多的将贷款投放于消耗经济资本较小的贷款项目中,同时起到降低不良贷款率、改善资产质量的作用。
3.风险容忍度对授信审批流程的优化。信贷风险容忍度管理下的授信审批流程在以前考虑债项评级和客户评级的基础上.考虑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是否满足银行的收益要求,进而决定贷款是否应该发放。至此董事会对于信贷风险的具体调控能力也得以在具体信贷工作中得以实现。
4.风险容忍度对行业信贷风险的控制。风险容忍度管理下的行业信贷审批过程已经不再需要考虑行业的波动性及风险暴露趋势,行业影响的具体因素应该在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的计算过程中包含进入经济资本的计算过程。也就是说,如果由于该企业处于行业的下降周期.那么对于该企业的信贷考虑就会导致其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的计算结果增加,也就导致经济资本的增加。经济资本的增加将会导致该行业内每个企业的贷款成本增加,并由此导致对于该行业的可用贷款额度减少,从而达到了降低该行业风险暴露头寸的效果。
四、我国商业银行实施风险容忍度管理的对策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定量风险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但是随着目前新资本协议的实施项目在国内大型银行中陆续开展.各银行的定量风险管理水平在2013年实现新资本协议达标以后应该能够达到国际银行界定量风险管理的中等水平。风险容忍度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银行在完善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确定的重要风险管理目标。
1.确定商业银行的企业经营风格.即定性确定风险容忍度风险容忍度从定性的角度来看,与银行经营的风格息息相关。经营风格按照大类来分,可以分为保守、稳健和激进的经营风格三大类。各种经营风格下的银行业绩也并不相同,在经济的高涨期,银行的经营风格应该更加激进,充分利用一切商业机会发展业务,能够赢得更高的收益;在经济的低迷期,银行的经营风格也应该更加保守,此时银行更应该包有更多的资本以抵御不断爆发的呆账坏账损失。
2.从定量风险的管理要求来看,应该将风险容忍度量化。定量风险管理要求银行内部拥有较高的风险量化能力,对于风险容忍度也应该进行量化设置。从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来看.巴塞尔委员会要求的风险容忍度是99.9%,大致相当于S&P的A评级水平。国内银行即使目前没有达到此评级水平,也可以采用该风险容忍度,或者采用更低的风险容忍度。
3.风险容忍度的设置应该制定在合理的水平.过高或过低的风险容忍度将影响银行的稳定和盈利能力风险容忍度对银行的安全性和赢利性都有重要影响。如果风险容忍度制定过高,那么银行的经营风格就更趋向于保守,银行也就无法拥有充足的资本来开展新的业务,盈利能力势必大受影响;如果风险容忍度制定过低,那么银行的经营风格就更趋向于激进.银行就会拥有充足的资本开展业务.同时银行抵御不良经济形势的能力就越差。
资本弱化已成为跨国公司乃至国内公司避税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国际税收领域面临的新课题。考察美、英、德、日等国的税收制度及相关状况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多已制定了相应的反避税措施。我国也应该借鉴相关的国际经验,以促进公平贸易和我国税制的规范化。 一、资本弱化的概念 从形式上看,资本弱化就是指公司的资本结构中负债资本远远大于权益资本的资本结构安排。但如果投资者不是有意识的通过操纵债务和股权比例失调来追求...
基于绥化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新特点,围绕一个目标,建立三个体系,采取四个保障,实施五项措施,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办学定位与就业需求提出的新要求 大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大学在办学实力、生源结构、服务方向、办学定位上各有差异。其教什么与怎么教就因势而异。各有不同,各具特点。 绥化学院是一所...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时常发生供应商围标、串标和陪标的串通投标现象,不仅扰乱了政府采购市场秩序,损害了其他供应商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政府采购环境,助长了腐败现象,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串通投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质上是信用缺失的不正当竞争,其目的是获取高额利润。由于串通投标的手法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加之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无论是采购代理机构还是监督管理部...
探讨了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建立结构扁平化的人本主义管理模式,以实现资源的管理创新。 1研究背景哈佛大学哈默教授在论文《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中提出了“企业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这一思想理念,被誉为工商管理的一次革命。BPR实际上是西方企业界...
以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为视角,通过对我国现行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受此次危机的冲击所显现出来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应完善我国银行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扩大银行业监管的区域合作范围,建立和健全银行监管协调机构及信息共享制度等对策。以此促进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增强我国银行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荤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债危机,它已经演化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
区域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四三结构”模型支撑对这一工程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内容、创新产出四个维度阐述了“四三结构”模型组成;从创新产出与创新内容、创新内容与创新主体、创新产出与创新主体、创新主体与创新投入之间的主要关系角度阐述了“四三结构”模型内部关系;从产出牵引、要素协同、...
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其服务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理论渊源及其基本内涵,以优化辽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分析当前辽宁省农村金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性地从改善农村金融政策环境、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健全法律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辽宁省农村金融生态环...
我国众多的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收购中小煤矿企业,使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整合,有助于我国煤矿业以更快更坚固的结构形式发展。但谋炭在兼并重组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时企业带来危害的各种财务风险。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时时务风险进行深刻和广泛的认识,以及尽量避免和防范任何一种有可能出现的对务风险,已经成为并购方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浅要分析了煤炭企业在并购中出现时务风险的种类,并时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提出了一些...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实体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中国经济也没能独善其身。为了缓解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防止我国经济快速下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但在世界性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发展周期性的共同作用下,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没有快速显现,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我国经济的下滑是经济周期性发展的必然,而这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恰恰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我国应抓住这次机遇,淘...
加入WTO,对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而言,意味着驶入了国际证券市场的快速直通道,证券市场的参与主体更加复杂,证券交易品种、方式更加多样,证券市场更加多层次化,这些都对未来的证券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国际化证券市场的创新需要证券监管的理念创新,证券立法上的制度创新。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这圆了我国l5年来“复关”坎坷求索之梦,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经济、政...
影响因子:2.420
影响因子:0.680
影响因子:0.673
影响因子:0.290
影响因子:1.500
影响因子:0.270
影响因子:0.180
影响因子: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