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理论为基础.指出传统听力教学中的不足,探讨如何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进行有效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指1976年以后新建或合并、升格而成的地方本科院校,其中尤以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来合并或升格的高校为典型。这类高校一般由专科院校专升本升格而来,或由几所高专(职)院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组并、扩充而成,有的还并入了中专学校,占我国本科院校1/3以上的比重.承担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任务。但是,由于办学历史短、办学积累少,其师资、经费、生源质量、学术声誉等方面和老校、名校有着一定的差距。在当今本科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具体到英语专业,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后能直接从事与英语相关的职业的人才。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灵活准确地应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的能力,听、说、译能力就额外凸显了。而培养学生作为说、译基础的听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目标
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以下简称为《大纲(2000)》)将英语听力课程划分到“英语专业技能课”的范畴.要求学生在第四个学期(即专业四级水平)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听懂中等难度(如TOEFL中的短文)的听力材料,理解大意,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能大体辨别各种英语变体(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能在l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词数为20o个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20个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8%”。在第八个学期(即专业八级水平)能“听懂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英语会话;听懂英语国家广播电台及电视台(~DCNN)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以及与此类题材相关的演讲和演讲后的问答:听懂电视时事报道和电视短剧中的对话。能就国内外重大问题与外宾进行流利而得体的交流;能系统、深入、连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等。
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其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目标也相应地有其特殊性。与重点院校培养学术型人才不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是适合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教育、经济、外贸、外事、旅游等部门需要的.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应用型英语人才。结合《大纲(2000)》的要求,我们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英语听力教学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要求学生在第四学期能基本听懂真实生活和社交中使用的“生存英语”(survivallanguage),能听懂时事新闻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报道。第二步,要求学生在第八学期能听懂教育、工作与培训场合巾使用的“学术英语”(academiclanguage),即包含教育、经济、外贸、外事、旅游等各个领域专业词汇的听力材料,并能就听到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反馈,发表自己的见解。
2.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现状
笔者在从事四年英语听力教学的过程巾发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存在以下儿个问题。
(1)教师角色定位不当由于升本时间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还一定程度地沿袭着专科阶段的模式。虽然将多媒体运用于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已经是高校普遍采用的听力教学手段,然而大多数听力教学都只是将多媒体作为一种简单的放音工具,教师是多媒体的操作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首先,虽然教师在语音室利用多媒体上课,但并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力环境。学生的眼睛要么看着冰冷的机器,要么看着乏味的问题,耳朵听到是枯燥的语言材料。在这样一种单一的听力环境之下,学生容易疲惫.也容易走神,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到所听的材料上。有的学生甚至由于紧张而没有抓住任何有效信息。
其次,师生缺乏必要的监管,教师与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埋头听音,老师埋头放音,整个教学过程以“老师放音一学生做题一校对答案一反复听一两遍”这样的方式进行更有甚者,一些坐在后排的学生将语音教室变成了一个小型网吧。几个简单的操作,学生就可以将计算机进行自主控制.课堂上,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进行的不是听力训练,取而代之的是LQQ聊天、玩游戏或是做一些与听力课毫无关系的事情。
(2)教学内容单一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不及名校、老校的师资力量,所以通常听力教学内容都是以固定的教材为主而没有根据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白行编定的教材。不可否认,这些听力教材是经过编者精心编写而成的,但这些教材巾的内容并非都适合学生。再者.这些教材中的大多数篇章是以日常生活话题为主,没有诸如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学科的听力专项训练,所以无法满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适合教育、经济、外贸、外事、旅游等部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由六个基本部分组成:情境、小组、桥梁、任务、展开和反思。情境是通过描绘“学习情节”目标、任务与形式,预先设定学生参与的议程。小组是一种社会结构,它不仅为学生互动创造了机会,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专心处理学习情的任务和聚集到一起的形式。桥梁是指在介绍学生认识新的学科内容之前,揭示学生的已有知识。这座桥梁是建构主义方法论的核心。任务是“内容的核心”,由一个清楚的目标和权威的评估作护航,是建构主义教学没计的中心环节展示是要求学生公开介绍他们已经学到了什么。反思是让学生与教师有机会批判性地思考、讨论他们的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鼓励所有参与者都去综合分析自己的学习,并把学习作品应用到课程的其他部分,展望未来的学习情节。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启示如下:
(1)关于教师角色定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只能南学生自己来建构,而且这种建构是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角.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活动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重心,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以一堂以政治新闻听力为教学内容的听力课为例。教师首先说政治新闻听力练习要达到怎样的目标.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以及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并且练习完成后怎样进行评估等。进入课堂教学阶段.教帅需要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将学生分组,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要尽量减少集体授课的时间,给予每个小组一定的听力学习材料.要求学生就学习材料利多媒体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在学生参与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那些他们自己预先提出的疑问,并仔细考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确保他们会持续思考。当学生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要求学生说出他们在这节课上碰到了哪些听力上的困难并且是如何解决的,进而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学习,用现有知识整合新的学习。
(2)关于课程内容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要求学生的学习要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所以在开始“新的”学习之前.教师必须邀请学生揭示他们已有的知识.这是在学生的原有知识和将要建构的新知识之间搭建桥梁的“立足点”。同样以政治新闻听力为教学内容的听力课为例。教帅要在学生进行学习之前揭示他们先前所获得的关于政治新闻题材的信息.这其中可能包括现今的世界政治局势.一些与政治有关的单词,某些国家元首的名字,以及一些国际组织机构的名称等。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习任务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听力材料要难易适,考虑挑战与挫败的微妙平衡并保持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当。听力材料的内容应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疑问性和启发性,并且需要达成一种促进探索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课程内容设计中.教师及时地根据学生的水平取舍教材的内容,增补新内容。提供新信息,如国内外热点社会问题。本土及周边地区的政治热点话题,等等。这样听力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技能之地,而且成为新信息传播的平台。
总之,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在教师南“站在讲台上的圣人”变为“站在一旁的引导者”.教学内容由单一的枯燥的固定内容变为丰富的有趣的材料的过程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在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黑客”的攻击手段越来越先进,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有效保护信息传输的安全,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优化算法的信息安全检测技术,将具有自适应功能的优化算法应用于信息检测中,通过动态调整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利用多次迭代得出最优解,实现最优检测,最终达到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和减少误报率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自适应;优化算法;信息安全;...
教学研究除了保证每位教师的均衡发展,促进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外,还需要做好专题研究。所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尤为重要。 关键词: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审视自己的教研活动会有一种新的感受。从教学研究的角度看,好像谁的理论越高深就显得谁越有水平,而教师是否接受,是否对教学有作用,考虑得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真正体现教研活动的价值应该在于能够体会到教师的真正需求,真正解决教学一...
根据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形势,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据预计可再生能源产业将为中国提供近百万个就业机会。从业人员素质通常需要具备设计、建筑、经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然而具体需求会因城乡差别而不同。通常城市内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人员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素质。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从业人员主要以运行、维护等方面技能为主。为了实现国家的规划目标,人力资源的...
市场指导就业的国家政策一经确定,除了需要相关政策、措施的扶持之外,更需要寻根溯源,探求解决问题之根本。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主体,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新路径,完善自身不成熟的地方,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顺利进行。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当今社会一个受大众高度关注的话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从国家到地方也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一系列政策,从提倡大学生创业,到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接纳...
建构主义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其学习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具有合理性,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教学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在成人教育中如能融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必将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思潮,融合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等哲学思想及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认为主体只能通过利用其内部构...
技工学校拐工作的关健是抓好养成教育。文章分析了技工学校加强养成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技工学校养成教育的恩路和对策.《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职业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行.要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技能人才,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关键.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说教...
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以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学科教学,是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巫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信息化学科教学系统的建构为线索,重点介绍了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三个要素:个性化校园学科资源库,有效的互联。习学科资源管理工具,灵活的网络信息处理与交流工具以及该系统在学校中的应用模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一种以信息化教育促进教育深化改革的趋势,这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多媒...
当下,“教师教育”理论是国际普遍认可的师范教育改革理念。其内容有:树立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连续性观念;精简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完善教师任用与入职的教育制度,使教师成为教师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并走灵活多样的教师教育发展道路等。 教育“正像其他科学一样,是建立在事实和观察结果之上的。我国师范教育几经改革,已基本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师范教育模式,但这种教育体制与模...
试图构建出树立教师良好行为的策略与机制,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对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减少教育失误,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顺利发展,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从而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顺利推进贡献自身的力量。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预防与纠正 毋庸置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身心尚处于成长和完善阶段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所谓“有其师必有其徒&rdqu...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现行高师院校特别是地方性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缺陷正日益显现。为适应并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必须优化创新高师院校课程体系,建构适应时代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师范特点的课程新体系。课程是育人的重要媒体,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高等师范院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培...
影响因子:0.390
影响因子:1.343
影响因子:0.920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510
影响因子:3.96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