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接触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在专业课教学中主动利用非教材信息的积极性为突破口,着力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章通过非教材信息的引入时间、引入量以及生与生、生与师的协作等问题的初步探索,完善了建构主义教学法在本科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本科教学 教学改革 非教材信息 自主学习
目前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依然是“模仿模式”,教师扮演着知识权威的角色,学生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结果导致学生缺乏亲自体验加工处理信息、收获知识的快乐与成就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实现教学活动的互动学习效应,阻碍了学生独立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了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大学教育目标,笔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提出“多接触教学模式”,并在本科专业课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实践。
一、“多接触模式”教学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认知理论发展领域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后经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卡茨和维果斯基等人的研究和发展,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坚持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强调知识不是由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转化,进而主动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即: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同化是将新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当新的信息无法整合到已有认知结构时,必然进人认知过程的顺应阶段,所以,顺应是个体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基于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成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景”即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协作”与“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因此,建构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二、“多接触模式”教学在本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以信息获取为突破口,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授课中,探索非教材信息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引入时间、引入量、引入进度等问题,并通过认知主体间在非教材信息的收集、阅读理解和讲解过程中的分工配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接触模式”教学强调以“学”为主,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的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因为建构性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非教材信息的引入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从信息的查阅开始就以引入非教材信息主体的身份,直接接触相关信息(图1所示)。
教学活动中,教师讲授的初始教材信息刺激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建立专业知识的新型支架结构,之后的非教材信息的获取则是认知结构发展中的“同化”过程,即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学生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建构专业知识结构,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进度以学生已建构的知识、经验及分析学生接收信息的能力为基础,经与学生共同协商,将非教材信息的引入时间安排在教材讲授到1/3~2/3的阶段,引入量确定为:以非教材信息作为授课内容的时间与以教材信息作为授课内容的时间之比在1:4到2:4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非教材信息,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整建构,使学生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最丰富的知识。
(二)重视“情境”设置,为学生独立探索创造机会
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即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这是培养创造性能力的必经之路。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首先分析教学目标,然后明确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将解决问题的任务交给学生,同时将对媒体的选择、使用与控制权交给学生,学生则利用校园网络、图书馆等获取非教材信息(包括专业论文、网络消息、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研究基地等信息)。在信息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教师仅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筛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
(三)注重协作学习,共享集体思维成果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群体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质疑、辩论、释疑,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多接触模式”教学实践中,非教材信息的引入过程包括了收集与整理、阅读与理解、学生课堂讲解三个阶段,学生在各阶段均可自愿选择“个人为主”或“多人为主,分工协作”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课堂讲解阶段更多地选择了分工协作的方式(见表1)。
(四)效果评价是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必须经过效果评价来验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效果评价包括:(1)自主学习能力;(2)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3)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引。
在“非教材信息引入”教改中,笔者通过学生对科技信息的收集、阅读、理解以及表达能力进行效果评判(见表2)。
表2中各项指标的提升幅度达14.6%~17.6%,说明在本科专业课教学中推行“多接触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科技信息收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反思“多接触模式”教学
(一)“多接触模式”教学是素质教育在本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尝试
素质教育应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其关键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多接触模式”教学活跃了学术气氛,学习过程中的情景创设、协作学习、课堂讲解和讨论等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个体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以及对收集到的信息的理解均可能存在偏差,通过认知主体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以求实、求是精神在解决问题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因此,该模式对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师的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职责。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获得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就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当学生介于专业知识的局限陷入迷茫时,教师应通过创设启发性的小问题,为学生创建最邻近发展区,打开学生思路,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引领到更高水平,让学生在质疑与释疑的循环往复中完成知识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三)以学生为本,确定教学进度与教学信息引人量.
教学进度与教学信息量由任课教师把握,但教师必须将指标值的确定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现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否则会伤害学生学习积极性,打击学习兴趣,要力求让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感受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兴趣,使“成功”变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流域综合规划方案的不确定、环境信息和环境影响程度的不确定,具有普遍性、传递性、累积性和可降低性,对决策者存在着较大的干扰;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情景分析的预测方法、广泛开展公众参与以及通过多方协作的方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对策措施来降低。 1前言 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实施。在这部法律中明确了对规划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建构主义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学习观为.学习是认知主体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分析了目前高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如何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实现英语阅读中的意义建构.进而提高其英语阅读的水平和能力。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论皮亚杰认为.个体...
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是具有前瞻性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系统工程,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政治保证。通过对廉洁教育现状调研的分析与思考,解析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构建事半功倍的廉洁教育长效机制。大学生在校形成廉洁思想,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廉洁奉公,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未来社会的健康发展!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青...
从知识管理内涵和中外比较入手,明确指出构建成功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涉及组织、流程和技术等因素,并分析了系统构建的几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原则、人本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等,最后深入阐述高校知识管理系统主要部分包括高校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工作流程和综合模型,其中高校知识管理工作流程包涵了六个方面的步骤;高校知识管理综合模型包含了知识管理基础平台、知识处理过程、促进机制和知识共享与创新等部...
本文结合财经院校的实际情况及笔者的教学实践,反思目前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探索高校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对而言,高校比较重视教学内容的研究,而忽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近几年来,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议论不断,高校教学方法的研究再次被推向前台,有必要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探索高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下面结合财经院校的实际情况及我们的教学实践,谈...
如何提高实效是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高校理论学习存在的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试图在理论学习中借鉴建构主义学习观并探索有效途径,以求使理论学习成为师生主动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切实提高学习的实效,以指导和推动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较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
涟邵煤田北段测水煤系的主要可采煤层为5煤(或3煤),煤层构造夹矸主要有椭球状、透镜状、不规则状三种。通过对煤层构造夹矸的各种类型特征描述,对煤层构造夹矸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煤层构造夹矸主要由顺层滑动构造形成,主要成因模式有顶板嵌入型、底板嵌入型和构造分异重组型。构造夹矸一般不具对比意义,对煤质及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 论文关键词:构造夹矸;煤层;成因模式 涟邵煤田北段是湘中面积约4000k...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创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关系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接受、体验、发现、研究和创新相结合的五步创新教学模式是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较好的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一流人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的创新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为直接为生产一线培...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笔者对吉林省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职后培训的调查研究为例,分析了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发展现状,针时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培训单位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希望教师培训单位对于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的现状能有一个全新的、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一、前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人实施对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更加...
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下,我国高等教育正实现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变革。因此,围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教育核心,构建自主、实用、发展、创新的新的高等教育创新体系,无疑是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 建立一个融知识、思维、能力为一体的自主、实用、发展、创新的教学模式,无疑是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作为塑造着民族未来形象的高师教师,应以其卓越的思维...
影响因子:2.245
影响因子:3.309
影响因子:0.350
影响因子:3.300
影响因子:11.27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903
影响因子: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