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保证并购战略目标的实现,真正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企业必须了解和把握并购活动涉及的各项成本构成。因此本文从成本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指出主并企业应当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效应,理性地进行并购决策。
论文关键词:并购;成本效应;均衡分析
对国内外企业并购失败案例的研究表明,并购成本过高是其中之主要原因,而并购成本过高更多的是由丁主并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时,未能全面分忻并购成本的构成,致使对并购成本的失控,从而导致并购失败。因此,为了保证并购战略目标的实现,真正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企业就必须了解和把握并购活动涉及的各项成本构成。此外,从成本角度分析,企业并购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本文以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作为切入点,借助于均衡模型,对丰并企业适度规模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并购成本的构成
并购成本应该是主并企业在并购活动中付出的一系列代价的总和。本文根据企业并购活动的三个不同阶段,将并购成本分解为并购计划成本、并购实施成本以及并购整合成本。具体地说,其成本构成包括:
1、并购计划成本,泛指主并企业在并购计划阶段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并购战略制定成本、目标企业选择成本以及中介机构费用。
2、并购实施成本,泛指主并企业在并购实施阶段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主要包括目标企业购买价格、不同支付方式下的税收差量成本以及并购融资成本。
3、并购整合成本,泛指主并企业在并购整合阶段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主要包括组织整合成本、财务整合成本、业务整合成本、人员整合成本以及文化整合成本。
二、企业并购的正面效应——交易费用的降低
交易费用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 科斯在其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制度安排。由于通过利用市场来实现资源配置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包括发现价格、谈判、签约和监督履约等费用,而企业如果内化市场交易,通过企业内部层级结构的权威来进行资源的配置,则可以减少利用市场交易的次数,降低这些交易费用。企业是一种对市场替代并能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创新。
三、企业并购的负面效应一管理费用的上升
交易费用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外部成本,如果原来的交易双方合并成一个企业,那么原来的外部成本就内部化了,从而降低了交易费用。但是在企业将交易费用内部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费用上升的问题。一般说来,企业的管理费用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1)内部组织成本。(2)正常管理支出。(3)委托代理成本。包括直接的合约成本(订立合约的交易费用、机会成本、激励成本)、委托人监督受托人行为的监督成本以及受托人行为不当导致的成本。
四、交易费用与管理费用均衡分析
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首先做出如下假设:(1)市场交易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都能够准确地加以计算;(2)为方便分析,均衡模型中的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都被看成是线性的;(3)市场交易费用的下降可以看成是边际收益(MR)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减少;(4)管理费用的上升可以看成是边际成本(MC)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在上述假设下,企业均衡模型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见,当交易费用夫于管理费用(MR大于MC)时,此时企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需要进一步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增加产品产量,扩人产品市场份额;需要实行专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进行多样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反之,当交易费用小于管理费用(MR小于MC)时,这意味着由于企业规模过大使得管理费用过高,企业经营亏损,此时的最佳决策是收缩企业规模。Q点是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相等时的均衡点,意味着企业规模达到适度,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至此,上述理论模型分析给我们以如下启示:
1、规模适度。并购是企业外部资本运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优化企业结构,在扩张中实现规模经济。
2、作用。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扶持作用,一方面企业要借助的力量,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与并购;另一方面,要加快配套改革,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协调主并企业各方面之问的关系,保证企业并购的顺利实施。
3、企业整合。并非适度规模就一定能够实现规模经济,随着企业并购的初步完成,并购还需要一个整合过程,即实现两个企业在文化、发展战略方面的融合以及组织结构、业务、财务、人员等方面的调整,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通过对两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取长补短,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工作作风等,并把这种企业文化渗透到其他方面的工作当中,使企业的发展战略整合、组织结构整合、业务整合、财务整合、人员整合等工作有效率、有步骤地进行,提高主并企业与目标企业的共同业绩,达到企业并购之后的协调发展,实现真正的规模效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可提炼为: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和学习环境观。基于此可得出该理论对高校市场营销学教学的重要启示,即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书本知识只是一种某些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或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上的一些规律,这些科学规律只是一种比较可靠的...
会计基础工作是单位会计工作的根本。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更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看似简单,做起来相当困难。由于各种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0引言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会计制度改革进程也不断加快,去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已实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
循环经济以其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的特征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循环经济的特点要求必然以制度作为重要保障。目前,建立循环经济制度中企业内部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节约制度成本,而且也可以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企业并购方式是实现外部制度内部化、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制度优势建立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而国家政策引导、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可以促进这种并购行为的进行。 传统发展模式...
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理进行研究,对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居民消费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内涵及动因,指出消费结构升级在我国已初见端倪;其次探讨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阶段,并论述了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最后指出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活动将进一步活跃,消费率将继续提高,消费总量将持续增长。 21世纪初中国经济...
并购重组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选择和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分析企业资源基础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出发,提出了拥有关键性资源是实现企业并购重组的前提,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能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观点,并阐述了企业并购重组与资源基础论的相互促进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企业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包括通常所说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以及有助于企业形成竞...
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它带动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文章主要论述了信息产业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和运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的问题。 我国信息产业的崛起,打破了传统产业的行业生产格局,并且为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装备,促进了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进程。 1基本概念 关于信息一词,由来已久。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唐代词人李中就有:...
面对激烈的竞争,服装企业为自身在同行中站住脚、站稳脚并有更大发展,开始对服装品牌进行延伸。目前,对服装品牌的延伸大致有4种情况:一是服装服饰类内延伸;二是服装档次间的延伸;三是年龄延伸;四是性别延伸。文章通过对上述4种延伸的分析,对其在品牌延伸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品牌对于服装犹如生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制胜已经成了服装企业间竞争的不二法则。很多企业为扩大规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行为扩大企业规模、重置资产,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结合案例介绍了当前比较常见的几种并购动机,并对这几种并购动机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最后简单阐述了这几种并购动机之间的逻辑关系。 论文关键词:并购动机;并购理论 一、常见并购动机简介 (一)扩大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型并购动机,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目...
企业并购 人力资源整合 薪酬激励 一、企业并购的目的当今世界,以高科技为龙头的新经济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使企业最短缺、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资金,而是高水平人才。企业并购中,如何整合并购双方的人员是并购企业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并购专家brucewasserstein曾指出“并购成功与否不是仅靠被并购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而是更大程度上依靠并购后的整合”...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与传统商业模式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具有行为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主体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而违法认定和法律规制更加困难。 20世纪6O年代.经营者就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来加快相互之间信息的传递;9O年代后,国际互联网(WWW)的逐渐普及,电子商务迅速地发展起来。电子商务的出现,带来了商业运营模式的变革,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