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的理解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表达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它十分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一、语文实践活动应该突出“五性”
1.突出趣味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是萌发创造思维的最佳动力。要使学生从单调的听说读写中走出来,就要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拨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2.突出实践性。“实践出真知”,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我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主选择,探究体验,这样,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主动地学,会有事半功倍之奇效。
3.突出综合性。首先,语文课堂教学是有局限性的。课堂教学的内容必须拓展和延伸,这就要求课内外联系;其次,语文实践活动应该注意学科间融合,努力淡化学科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科知识。
4.突出创造性。人类与生俱来就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也具有本能的想象力。在实践活动中,要针对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大力鼓励他们拓展自己的想象范围,解放思维空间的束缚,激活创造思维
5.突出语文性。虽然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各种各样,它包括自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科学、数学、思想品德等多个学科。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知识,形成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到延伸,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语文实践活动。要“五环”并举
1.转变课型,课内实践。
(1)因材制宜,“画”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把画笔引入课堂,这样不仅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索语文的内涵。例如,在学习《宿新寺徐公店》时,我让学生勾画出这首诗所描绘的景物,出现了稀疏的篱笆、茂密的树叶、奔跑的儿童和金黄的油菜花,学生如临其境,何必再要教师苦口婆心地说教呢?
(2)生动活泼,“说”语文。说,即口语表达,这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把教师烦琐的讲解,变为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说”语文。例如,学习散文《五彩池》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后,为别人做小导游,介绍五彩池的美景。
(3)注重实效,“演”语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表演可以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语言、表情、体态,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的程度,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例如,《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形象鲜明,故事性强,我就采用了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揭示寓意。
2.学科融合,渗透实践。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该是行家里手,是出色的导演,其实并不为过。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要让教学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感受过程,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读一读、演一演、唱一唱、讲一讲等多种形式,将音乐、美术、科学、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涉及到的知识带入语文教学中。例如,将习作课与科学科的实验课、美术课的手工制作联体,学生多了亲身感受和体验,就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走向自然,课外实践。语文作为母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着广泛的学习、实践空间。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使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促使学生的语文实践走向自然。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进行实践的兴趣,给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内容的确立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例如,春天来了,小河解冻了,小草返青、柳枝发芽时,不妨带着学生走向自然,开展“找春天”的活动。学生在课外了解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为语文学习打下了基础。
4.走向社会,综合实践。“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发现学习”等有益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的教改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切实把书本知识与活生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相联系,使之更好地关注社会、适应社会。例如,我在上学期相继让学生参加了八次社会实践,分别是:城市“牛皮癣”的来历、是谁污染了西沙河、网吧调查纪实、小门外的小摊卫生吗、城市公共设施使用调查、身边的交警、畅游家乡山水、错别字医生等。这些实践活动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升。
5.评价改革,确保实践。语文课程的评价,绝不能再仅用一张试卷考查学生,而应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应该把实践活动纳人评价的范围。在评价的形式上,我们可以采取不定期调研和集中问卷、抽测和检测、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在考试的命题上,尽量增加一些开放性、灵活性、实践性强的题目,如诗配画、名言集锦、成语接龙等题型,题型要使学生思维空间大,并且答案不惟一,有利于学生的发挥和拓展。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考试评价的改革,为语文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介绍了当前国内国际的基建市场形势,对王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了分析,在高职工科类院校关于应对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包括铁道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工民建等各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都是面向土建类的施工企业,从事工程施工技术、测量、绘图、预算等基础性的工作。大多数工科类高职院校都有培养该类毕业生的专业,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些学校的...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中一次成功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价值。张掖市现阶段的节水型社会只是个雏形,试点期后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还面临制度机制完善、水市场培育、节水载体建设、负面生态效应的规避等突出问题,应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把节水与生态保护、流域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尽量避免或减少其负面效应。 论文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创新价值;问题;...
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构建和谐社会人才的需要。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工作者,理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理解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对于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1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礼仪历史文化...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今天,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和谐课堂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思品课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努力创设学生学习的和谐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营造和谐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所谓师生互动,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和沟通...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师院校办学理念调整的需求,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需要,可以满足高师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加搔高师与中小学(幼儿园)合作,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是创新教师教育的主要途径。 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队伍是高师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人们普遍认为,“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它与...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有其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我们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殊性,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体现课程特色的点面结合范式。点:即开展专题化教学,抓住理论教学这个根本点;面:即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编织校园大形势政策教育之网,强化自身实践教学。点与面相结合,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渗透到丰富的实践活动之中,促进形势与政策教育向活动化、经常化和持续性方向发展,...
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着手?分析了目前教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并提出了推动教务信息化山传统应用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构想 1高校教务信息化的必要性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工作?教务管理水平不仅体现着教务管理工作本身的效率?而且往往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已山精英型...
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课程设置中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不全面、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欠妥当、对教师的评价也不尽合理等。为此在职后教育阶段要更新课程理念?设置研究型课程?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中小学教师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增强校本研究的意识?提高校本研究的能力?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一、“校本研究”的含义与特点 月衬胃...
为解决某一具体的物理问题而设计开发的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就是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它可分文本演示类、现象再现类、过程模拟类、原理示意类、计算绘图类等.文章指出了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的基本任务和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基本原则. 1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的概念及类型 1.1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的概念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简称(;...
本文从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教育技术借鉴知识管理理念的可能性,以及利用知识管理、创新教育技术的一些想法,并列出了知识管理在教育技术中的一些形式与现状。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教育技术;知识价值链 知识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它关于知识及与知识相关的资源和过程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可以为教育技术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的拓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