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本文以就业市场机制为切入点,从就业观念、市场行为、信息传导等方面剖析了我国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一、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障碍分析
1.转型时期的特殊矛盾干扰了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就业选择。我国大学生就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但传统思想观念束缚了就业选择。普通农林高校由于生源原因,加之学科的特点,使得这种影响更加突出。农村大学生就业选择时普遍倾向“铁饭碗”;受城市化进程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的影响,农民对子女的“进城”期望热切,因为就业动机的限制,大学生就业行为容易偏离市场规律,造成供需错位。大学生在市场机制下的非市场行为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目前,尽管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较为系统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但规范的市场交易习惯和行为没有形成。大学生的非市场行为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率。
(1)诚信缺失导致信任危机。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就业概念的重新界定,农林院校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成功率还是很高的,一般能达到85%左右,这说明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率还是较高的。然而由于对工作的性质和环境等期望偏高,毕业生违约、跳槽现象较为普遍,从而产生高频率的“重复选择”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人才供需过程的信任危机,客观上提高了企业选人成本,从而出现了目前企业低薪招聘的普遍做法。一面是低薪招聘的企业如履薄冰,一面是要求高待遇的毕业生上下求索。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种非市场行为连续产生了系列的非市场反应,严重干扰了正常市场交易。
(2)能力单一造成劳动了需求价格期望偏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中前5个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高、可塑性强;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大学期间缺乏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针对就业市场的能力再造,大学生普遍表现出了同专业范围内能力趋同和单一的特点,尤其是缺乏“敬业精神”、 “沟通协调能力”和“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等非认知技能。这不符合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多样化要求。这种能力结构的缺失造成了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劳动力的一般价格普遍偏低。培养大学生的高投入与毕业后的低产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这种供给方和需求方对劳动价格的期望落差影响了交易效率。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传播障碍破坏了竞争基本准则和秩序,使供需双方交易困难。进入市场前的自我评价体系以及客观能力评价体系不健全,造成了大学生劳动力定价失真。对大学生来说,进入市场前,对自身能力、特长、潜力并没有科学的评价,对适合的职业也没有清晰地认识,就业盲目,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找”而不是“干”上,跳槽率高。从企业角度来说,好马要“赛”而不是“看”。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选择成本。
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破坏了竞争机制。市场信息不对称容易形成“二手车陷阱”、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大学生人才市场上招聘方无法准确区分人才的实际能力、特长、品质等等,加之人才素质良莠不齐的客观存在,造成企业对大学生劳动力的低水平模糊估价,形成大学生劳动力均衡价格较低,人才素质高低难以从价格体现,造成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了市场优胜劣汰法则。
3.作为“生产部门”的高校教育体制市场化改革缓慢,使产品不能适销对路。我国从1999年开始推进大众化教育进程以来,招生、就业两个环节的市场化进程很快,而“生产”的环节市场化滞后。主要表现在: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仍然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模式为主导,尽管推行了学分制改革,但很多是换汤不换药,人才培养途径、环境和模式单一,实际上在出校门之前因为能力趋同就已经注定了“产品积压”的命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农林类高校大学生就业困境主要有三大主要矛盾:一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二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尚不完善之间的矛盾,三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是解除目前大学生就难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
二、对策分析
加快农林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市场型大学生人才培养。农林高校教育面向市场改革应该有三个立足点:一是促进大学生观念转变,二是促进人才多样化培养,三是知识、技能、品德培养与市场相结合。大学生的可塑性强,这也为高等学校培养市场型、知识型人才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1.实现高等教育全程目标管理,实行个性化培养方案。首先,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专业、兴趣、特长等因素构建科学的能力培养体系,提供多样化的能力培养产品。大学生能力培养不能局限于学习能力,更应强化在此基础上的多样化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要在保证培养基本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能力培养途径,供其选择。其次,依据能力培养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分阶段目标管理,使其转变观念,早作准备,强化个性发展。
2.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大学生市场意识和品质。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大学生“软素质”因素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方面。在不断增强以知识、能力为主导的“硬素质”培养的前提下,要强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诚信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才的核心价值和品质,为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创造条件。
3.构建完善合理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加强就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重要体现,是连接大学生与市场的主要信息渠道。在强化该体系就业指导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要着重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工作以及就业市场的建设和拓展工作。就业指导体系建设要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成为高等教育面向市场进行改革的有力保证。
4.加强就业市场信息机制建设,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破除企业难觅人才和人才难觅企业的双困局面的关键是使供需信息及时准确。在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的同时,应该重点构建客观的大学生能力信息评价和反馈机制,使企业及时准确地了解劳动力信息,合理定价,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
5.、企业和学校三方积极合作,促进有效就业市场体系的形成。就业市场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因为各种原因使得、企业和学校三方在组织就业市场过程中各行其是,就业市场的分化现象严重。这不仅增加了组织者的负担,打消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降低了就业率。因此,加强三方的沟通与合作,通力构建协调的就业市场体系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要求。
综上所述,普通农林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在于简单数量上的增多,主要是人才在质量上使就业市场机制产生障碍。因此,从长远来看,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从大学生自身能力塑造入手,配以完善的就业市场体系,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境。
本文通过对知识的再认识,形成了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在考察了信息时代下教学设计新特点的基拙上,提出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解决教学设计问题的基本思路。 论文关键词: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知识管理教学设计知识流程 一、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存在于每一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可是随着知识量的增加,知识爆炸又使人们很容易迷失在知识的海洋。人们如何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最有价值的知识,教育是知识密集的领...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有其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我们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殊性,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体现课程特色的点面结合范式。点:即开展专题化教学,抓住理论教学这个根本点;面:即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编织校园大形势政策教育之网,强化自身实践教学。点与面相结合,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渗透到丰富的实践活动之中,促进形势与政策教育向活动化、经常化和持续性方向发展,...
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既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主体人格的重要途径,又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生长点。相对于传统的社会本位教育、精英教育,在现代的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需要注重器物浸润教育、制度规范教育,强化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教育,需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自我“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在各地展开,在原有培训模式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做了新的培训模式的尝试。希望能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这一复杂的工程做出实践的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机构及培训者提供参考建议。 引言 根据教基[2005]5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2]我国启动了实施全国中小学教...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评价为教师提供信息反馈和指导,使教师发扬自身优点,及时纠正TJ作中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发展性评价能够提高全体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引导教师注重自身专业结构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树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变革,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个内涵建设也在不断获得丰富和充实。高职院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是“后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受到愈来愈普遍的关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同时结合我国高师钢琴教学现状,对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对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到高师钢琴教学领域具有重要启示。一、引言钢琴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占有重要地...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现行高师院校特别是地方性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缺陷正日益显现。为适应并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必须优化创新高师院校课程体系,建构适应时代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师范特点的课程新体系。课程是育人的重要媒体,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高等师范院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培...
健全人格就是把自己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起来,以较高的动机水平和自我意识为基础,形成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和控制系统和完整的心理结构。健康人格形成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这是内因,本文就健全人格的自我养成教育问题,从对己、对人、对环境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健全人格;自我养成 健全人格就是把自己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起来,以较高的动机水平和自我意识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对我们改革传统的工程制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这一理论,在高校工程制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向强调学生的“学”;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新知识的生成;要加强合作交流,实现意义建构。一、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
本文界定了教师专业化的含义,简析了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针对教师的应对策略,从而加快教师教育改革以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专业化即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其基本特征,一是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二是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