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国家关系,主要是指间关系,尤其涉及介人外交关系的某些人士:领袖人物、官员、外交人士,以及非官方的幕僚〔主要是学术界人士)和新闻记者。两国间关系越多,相互依赖也就越深。自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经常是在进展与停滞、合作与对抗中来回摆动。这种不稳定状态的出现,主要是中美司既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矛盾.又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共同利益决定的。
1我国外交立场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各国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程度、历史传统以及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构成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各国遵循各自的历史轨迹,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以体现本民族的意愿,走出符合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多样性的文明和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要求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因此,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理应彼此尊重,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同发展。不承认、不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是完全错误的,企图将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于他人更是行不通的。
在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缩小南北差距和贫富差距;在文化上,各国各民族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反对以任何借口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2中美关系的分
当前中美关系中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权、最惠国待遇、贸易不平衡、台湾等问题上。
2. 1人权问题
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在“人权问题”上各有自己的标准和理解。中国一再声明,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从来不是建立在共同的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而只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发展国家关系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但美国从尼克松开始,历届对华政策中均带有相当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在80年代中期以前.出于当时“联华制苏”的战略利益,美国就“人权问题”并没有同中国正而交锋,该问题在中美关系中一直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但80年代之后,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借口人权问题,带头对中国实行制裁。
中国在美国“人权问题”的强大攻势面前,采取了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的对应政策,在国际上理直气壮地讲人权。1991年10月,中国公开发表了《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用大量事实向全世界公开介绍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司法等领域的人权状况,从而对美国人权攻势进行了有力的反击。由于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立场和灵活的内外政策,使西方不少国家先后解除了对中国的制裁。美国的对华政策从其长远利益考虑,也不得不有所松动。布什总统曾连续否决国会把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同“人权问题”挂钩的议案,宣布无条件地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使紧张的中美关系一度得到缓解。但是之后美国又采取不少措施就人权问题对中国发难,虽屡遭失败,却不甘罢休,这说明美国对中国实行人权干涉是其既定方针。
2. 2最惠国待遇问题
中美间的最惠国待遇是1979年两国建交后,根据中美贸易协定在进口关税、手续费和企业业务方面双方相互给予的贸易优惠条件。这种待遇是基于平等互利原则做出的对等安排。美国拒绝给予部分国家最惠国待遇的依据是1974年贸易法中的杰克逊一瓦尼克修正案。这一法案当时主要是针对前苏联,企图迫使前苏联允许犹太人自由移民,否则就不给予前苏联最惠国待遇。1980年一1988年,中国没有受该修正案的限制,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每年基本上得到顺延。1989年中国“六·四”政治风波之后,美国国会一些议员便不断利用这一修正案干扰中美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把最惠国待遇问题同所谓的中国人权状况联系起来。1990年一1992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连续三年,均经过激烈的辩论,坚持将最惠国待遇同“人权问题”联系起来形成了议案。国会的议案虽遭布什总统的否决,维持了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但已干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2. 3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在台湾问题上一直潜伏着引发中美冲突的危险。中美之间暗流不少,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台湾问题是最大的变数。近二十年的改革政策让中国在某些方面获得了发展,也使民族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稳步上升。可是,台湾这个五十多年前遗留的问题却日益严重。中国失去台湾就失去了振兴中华的历史机遇,而美国失去了台湾就失去了抑制中国的利刃。从利益与感情两个角度来看,中国为会了台湾不惜一切代价,而美国会怎么样呢?如果美国选择台湾与中国大陆为敌就要冒身败名裂之虞:而选择大陆听任中国自行统一就获得了瘦身强骨的大补之功,中国与美国之旬就是这样的复杂而简单的关系。中国从来没有指望借美国的力量来实现民族的统一大业。中国不会允许台湾这个早已有之的国土流失.也不会听任台湾长期无限期地拒绝统一。中国会为这个目标进行扎扎实实的准备工作。而美国却是十分矛盾的心态:如提升美台协防水平,中国迟早要统一.如放弃台湾,又不甘心情愿地过早失去台湾这个抑制中国的利器。实际上,这个问题的主动权操在中国手里。如果美国认清了形势,不再抱幻想.中国或许还会照顾美国的既得利益而美国固执己见,继续在中国统一的进程中做小动作,那么美国最后也只会落得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相反,中国会进一步认清美国的不友好真面目,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加快统一步伐。
3中美关系的合
政治上剑拔弩张,经济上你来我往,这便是当前中美关系的写照。
近年来,双方经贸关系呈快速发展趋势。双方贸易在去年已达到创记录的74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21 %。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也迅速增长。90年代初,每年投资不到4亿美元,90年代后期每年约n亿美元。近三年,每年超过30亿美元。截止去年底,美国对华投资项目已超过3万个,合同投资额达584亿美元,近年来,双方经贸关系呈快速发展趋势。双方贸易在去年已达到创记录的745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210%
中美两国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两国经贸关系的互补性便显得非常突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包括飞机、电站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其中,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约占总进口额的一半,有些是难以替代的。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经济急需的物资。另外如优质小麦等农产品,也是中国市场所需的。而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鞋类、服装、家电、灯具、玩具、五金产品等等。这些都是普通美国人所需要的日常消费品。由于美国人工成本高,生产这些东西的费用太贵,远不如从中国进口合算。
中美在经济上相互依赖。不过,目前中国对美的依赖程度要高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去年中国对美出口己超过对日本和香港的出口,达52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1%加上从香港转口的221亿美元,则比重高达31 %。而去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为224亿美元,仅占美国出口总额的2儿,中国只是美国的第11大出口市场另外.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顺差.去年为297亿美元,而去年中国外贸顺差总共才242亿美元。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对美贸易的顺差,则中国外贸就会出现逆差。近年来。中国外贸的顺差.主要来自对美贸易。这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者巧有积极意义。
但是,贸易是一柄双刃剑。中国停止或减少美国产品的进口,也会严重伤害美国经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6月1日撰文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为35万至40万美国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或其他直接好处”。很显然,这数十万美国人的生十依赖于对华出口。而在中国加入世贸后,由于中国对美市场准人的承诺,美对华出C1将大幅度提高。预计到2005年。美对华出口额将比2000年增长一倍,达到450亿美元,届时将养活近百万美国人。
不仅如此,美国经济最敏感的指标通胀率也与对华贸易息息相关。从中国进口的日常用品,价格比别国的进口用品低许多.很受普通美国人的欢迎。在当前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更多的美国人转而购买价廉物美的中国产消费品,这使美国的通胀率得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有专家估计,如果美国停止进口中国消费品,美国的通胀率至少上升2个百分点。鲍威尔也在文中承认中国商品“有助于控制住美国的通胀,并提高了美国人的生活质量”。(《华盛顿邮报》6月1日)
更重要的是,美国从对华贸易和投资中获得可观的利益。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从可口可乐、柯达胶卷到波音飞机,其市场容量均是别国所不能相比的。去年在中国售出的可口可乐达130亿罐,平均每个中国人喝10罐。可口可乐已执中国饮料业之牛耳。柯达胶卷目前在中国已拥有600。家连锁店,目前仍以每天开业三家的速度在扩张,中国已成为柯达最大的海外市场。波音公司迄今已卖给中国396架客机,未来几年中还有近百架订单。试想,如果中国全部改买欧洲的客机,波音公司要裁员多少?中国人世在即,美国已把中国列人其“21世纪国家出口战略”的首要目标。在服务贸易中极具竞争优势的美国公司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大举进人中国的金融、保险、电讯、运输、会计、律师、医疗、影视等市场。美国的农场主也作好了大量出口其农产品的准备。
总之,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的共同利益,已使双方关系难分难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将更加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牵制,荣辱与共。这种经济上的互补互利,已成为维系两国关系的重要基础。每逢两国的政治关系出现紧张或恶化,最终都因经济上谁都离不开谁而得以化解。
今后,双方还会在许多问题上不断发生摩擦、碰撞,除了政治上的老问题外,经济贸易上的新问题也会不断出现。但不管双方如何针锋相对一,经济上的共同利益最终都将使两国关系斗而不破。不过,斗总不如和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中美交恶,不仅有损于各自的利益,而且也会对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造成损害。因此,双方应尽量避免对抗,寻求合作,履行一个大国的责任。中国对美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增进了解,减少麻烦,不搞对抗,发展合作”。中美除经济领域之外,在国际事务上有许多合作空间。以合作代替对抗,对于美国来说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从21世纪国际战略构想、法国未来国际地位、长期能源利益和民族心理特征四个方面探讨由伊拉克危机引发的美国与法国双边关系转型的根源,有助于正确理解未来两国关系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方向。 [论文关键词]美国;法国;国家关系;观念利益;转型;根源 一、两国国家关系驶入转型轨道 围绕伊拉克战争的国际事态演进,美国和法国的国家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战争结束后,两国领导人多次表示,谋求建立一种...
文章根据1978年以来国家支农政策,将至今的农民收入变动情况分为4个阶段,分析各个时期的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通过分析导致这种变动的政策性因素,寻找使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最后提出了作者认为比较合理的建议,对现行政策进行补充。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发生巨大变化。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发生着变化。一般认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可以用城镇居...
毛泽东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外交家,领导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型的对外关系。独立自主、坚持国家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循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等原则是毛泽东关于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指导着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全面展开,对今天我国处理国家关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注重从实际出发来制定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原则上,毛泽东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把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放...
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序、存储和应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过程。隐性知识从“前知识”和“潜知识”状态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尤为重要。因此,从建立环境友好型图书馆、建设多向性的知识流系统、深度加工图书信息、策划应用咨询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知识转化 ...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得以解放的社会基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妇女实现各项社会权利和家庭权利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基础。在甘肃省肃南县祁丰浅藏区,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当地藏族妇女的就业领域得到了扩展,经济收入有所提高,藏族妇女的各项社会权利和家庭权利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社会大家庭一员的藏族妇女,逐步实现了她们的各项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为少数...
从本质上讲,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而党群治理是一种过程,然而,在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实质中却存在诸多契合和相通之处。根本而言,两个概念的提出都是对现代性和整体主义的一种解构和重构。社会资本对于党群治理的意义主要在于两点,一是非正式网络可以给未来党群治理增加更多生活政治的成分,二是非正式规范使得未来党群治理可以突破传统意识形态动员的模式。一、社会资本理论的缘起与滥觞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资本最初是用以描述与...
随着城市房地产事业的发展,不动产房屋的流通越来越快捷和普遍,在地产转移的过程中,不免会有地产是否受制于某个先前约定的问题出现。但是在我国的财产权益立法中,尚未勘定的《物权法(草案)》也只是在地役权方面作出了推动,对于个人之间完全凭喜好和兴趣在不动产之间签订协议的效力流转问题还未有顾及。本着法学理念应先进于时代的信念,我国立法应借鉴美国财产法中已趋成熟的“约定随土地转移制度”...
在对上海市老年人口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老年人口高龄化将是未来30年上海人口老龄化的主流。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发展具有顶端高龄化、高速高龄化和规模高龄化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对未来上海社会建设和养老模式的影响。 一、老年人口高龄化的概念和内容 老年人口高龄化(agingoftheaged)概念是在人口老龄化(agingofpopulation)概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国...
邓小平认为,国家利益是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安全利益和外交利益等多方面的有机统一体。邓小平善于从全球的高度来分析战略态势,把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人类的根本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全人类的发展中来界定中国的国家利益,确保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人类整体的进步、发展保持一致性。他强调,依据时代主题来确定中国的国家利益,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主张在国际交往中要把国家利益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确定中国对...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典型的英国和美国,有着迥然不同的代议制制度。要从根本上解答二者代议制结构性差异,还要从两国代议制的起源看起。从美国宪法制定的过程,尤其是制宪会议当中制宪者的具体主张可揭示两国代议制度具体差异的成因。 从1787宪法颁布至今,美国的政治制度在大的结构上并无变动,而1787制宪的过程,可以说是制宪者们在考察了英国当时政治制度的弊端之后,结合美国的特有国情,对英国政治体制或继承...
影响因子:1.14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340
影响因子:3.37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760
影响因子:6.286
影响因子: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