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评价辽宁省多年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基础上,总结了辽宁省河道防洪工程建设从以单一防洪的目标向多目标建设思路的转变.达到河流治理模式与河流系统的整体格局相协调,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建设人水和谐的理念,并概括总结了辽宁省河道治理的几种模式.希望对以后的河道治理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辽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江河流域之一,洪涝灾害频发,特别是最近一次发生在2005年的大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5.63亿元。因此,解决好辽河流域的防洪伺题,是保证辽宁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辽宁省河道防洪与治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江大河道按照流域综合规划,坚持每一个5年计划综合整治一条大河,使辽河流域整体防洪达到设计标准;中小型河流的治理探讨出生物防护为主的新模式;城市防洪从单纯以防洪为目的的治理模式逐渐走向人水和谐的治理模式。
1国内外河流治理进程
1.1国外河流治理进程
国外对河流实施以河流防洪为主的单一目标管理,以保证居民的安全,即通过建设大坝堤防等工程措施,降低洪峰流量。但这样做改变了河道原有特性,河流的生境趋于恶化。国外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实践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河流综合管理研究则弥补了单一目标管理的不足,从河流的研究范围和尺度、河流系统分类和评价、河流恢复、稀释用水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河流流量5个方面统筹考虑,以维持河流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最具代表性的是ward提出的四维河流生态系统,即河流在纵向、横向、垂向和时间分量上具有连续性、相互性、融合性、延续性特点。
1.2国内河流治理进程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河道整治建设也经过了一个单一的防洪为主的时期,由于缺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正确认识。过于注重经济建设,忽视对生态环境的维持,出现了城市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现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随着近年来对环境、生态的重视,生态治河的理念才逐步受到重视。对河流的生态环境治理从原来仅对河流水环境污染进行改善和治理逐步向河流生态用水、河流生态恢复及湿地、流域生态建设等方面扩展,如成都的府南河、太原的汾河、济南的小清河等河流水环境改善工程问。但从流域及河流两侧的社会发展、产业调整、土地及规划控制、生态景观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甚少,缺乏工程实践。
2大江大河治理模式
2.1辽宁省防汛工程体系建设现状
经过50年的江河治理和防洪建设,已修建各级江河堤防18729km,大中小水库926座,各类排水闸站1910座,有效提高了全省的防洪减灾能力。“七五”期间,对辽河干流福德店至盘山闸河段进行系统整治,共整修干支流堤防875km,完成堤防土方9156.7万立方米,共投入资金3.71亿元。使辽河干流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2005年,辽河干流控制性骨干工程石佛寺水库一期建成,使辽河石佛寺水库以下防洪标准将达到100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分别对太子河辽阳铁路桥至三叉河、浑河大辽河整治和绕阳河沈山铁路桥下进行综合整治,使其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再加上太子河干支流上观音阁、菠窝、汤河、大伙房和闹德海水库等控制性骨干工程,辽河流域基本上形成了上拦下排、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横向比较,在全国各大流域中,辽宁省农村堤防的防洪标准是比较高的。
2.2辽宁省大江大河治理模式探讨
辽宁省大江大河的治理主要是立足于流域综合治理的层面上,以流域为整体进行规划治理。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全面规划,全面治理;大江大河上修建控制性骨干工程,坚持每5年全面整治一条河流使其达到设计防洪标准;河道与水库建设相互协调,在防御大洪水的过程中进行河库联合调度,使整个流域达到整体防洪的模式。在2005年抗御大洪水的过程中,辽宁省在总结多年防洪调度实践和经验基础上,结合辽河流域2005年汛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短期预报调度、及时滚动修正、汛限动态控制、库堤联合调度”的防洪调度新方法,发挥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作用以河库联合为基础的防洪预报调度。经分析计算,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辽河流域“2005.08”暴雨洪水中防洪效益达605.63亿元其中,防洪直接效益为457.87亿元,间接经济效益为147.78亿元。应用“全信息动态综合优化预报调度”新方法产生的防洪效益为67.72亿元。其中,工程化调度条件下产生的防洪为直接效益为21.12亿元,间接经济效益为46.60亿元辽宁省应用河库联合防洪调度新方法——“全信息动态综合优化预报调度新方法”的成功,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3中小河流治理模式探讨
3.1中小河流治理现状
辽宁省在河长16500kin的中小河流上共修建堤防约7500kni,但由于需要治理的河流太多,缺少治理所需资金,使中小河流治理缺乏系统性、彻底性,治理效果很不理想,严重滞后于大江大河的系统治理和防洪体系建设,未能建立中小河流防洪工程体系。近年来,中小河流造成的洪涝灾害损失占辽宁省总洪涝损失的75%以上,成为辽宁省洪涝灾害的主体。自1987年以来,省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辽宁省加大了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各级水利部门对中小河流治理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努力寻找一条防洪保安,面向经济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集防洪、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中小河流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世纪70-80年代,岫岩、庄河一带针对河道特性,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树种、积极施工、注重后期管理,建成了大量的生物防护工程,在中小河流治理中开始采用生物防护工程。这种新的治河理念,逐渐体现出较好的综合效益,经过总结和推广,目前建成的生物防护工程一半以上已经成林,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小河流治理生物防护工程已在抗御暴雨洪水中显现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3.2中小河流治理模式研究
以前,我们把治理重点放在水毁工程修复上,属于防御型被动性治理。每次暴雨洪水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单靠工程措施治理的河道,不能有效防御暴雨洪水;遭遇暴雨洪水袭击时,自身毁坏非常严重;甚至有些小河流的堤防或护岸工程年年治,年年毁。由于单纯的工程措施存在诸多问题.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新的中小河流治理模式。20世纪70--'80年代。科技人员在凤城调研中发现,由于资金等因素,在个别山区小河道治理中采用坝前埋植柳干或栽植枫杨,堤后栽植杨树的一种冶河护岸(坡)的方法比较有效。1992年,以枫杨为主的生物防护工程技术,列入鞍山市星火科研项目加以研究推广,成果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十五”以来,生态型河道建设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大连市提出了“青草、清水、青蛙”的“三青”河道治理模式。青草代表河流全方位立体绿化,清水代表河水清洁无污染,青蛙代表河道生态结构良好。在长期的河道治理实践中,总结提出了“宽窄结合、深浅兼顾、随弯就势、重点防护、生态优先、保障防洪”的河道治理规划建设思路,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河道整治最大限度的接近自然状态,尽可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综合以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年探索,在中小河流治理中终于走出了一条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防护为主的中小河流治理模式——生物防护工程技术。生物防护工程主要适用于洪水陡涨陡落、冲刷力强、持续时间短的山区河流中比较顺直的河段。经过对比试验,发现众多乔木中,枫杨比较适合辽宁省东南部地区,属于胡桃科、阔叶乔灌两生树木,喜水,易栽植,生长速度快,并具有以下特点:①根系发达,二年生根系河株高相近,数有多高,根有多深的说法,具有较好的固滩保土作用;②具有乔灌双生的特性,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生长状态;③牛羊等大牲畜不食枝叶,便于管理和成活;④繁殖力强,可以自然修复,容易形成规模。
结语
本文从辽宁省在大江大河、中小河流及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中,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综合概括了大型河流治理的模式是立足于流域综合治理的层面上,每5年整治一条河流,使整个流域防洪达到设计标准;中小河流治理是以枫杨为树种的生物防护技术,城市防洪是以修建宽体岸堤技术新建河堤,在堤坡中修建生物防护的戗台,达到河流与城市共生共荣的模式。希望这种模式能对相似地区在河道治理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建构主义的提出与建立对指导学习过程的研究和促进教学改革的进行具有普遍意义。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有独特的优势。 论文关键词:高科技时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 1问题的背景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是知识社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表明,教育现代...
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主体成果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20多年过去了,珠江流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原规划的一些部分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需要,与加强流域管理和强化水利社会服务职能的目标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开展流域规划修编工作。在回顾原规划的基础上。探讨了流域规划修编的总体思路厦修编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流域规划;修编;思路;珠江流域 1珠江流域规...
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有着共同的愿望,但由于角色和地位不同,高中师生对开展课堂教学交往的担心事项、教学交往现状及其效果有着不同的感觉。 论文关键词:高中;师生;课堂教学交往;看法 广东省作为首批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其高中课程改革正处于全面实施阶段。高中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看法如何?有哪些担心事项?课堂教学交往现状及其效果怎样?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了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教学交往现状,推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喜欢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一、提出问题,预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二、延拓创新,创设情境,增长自主学习的精神;三、开放题材,联系实际,拓宽自主学习的世界。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活动情境上是不够的。要想带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应将课堂教学的学...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国际航运企业典型并购案例分析,找出并购背后的外因和内因,进而总结出海运企业并购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国际海运企业并购原因启示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海运贸易的繁荣,为全球国际海运企业,特别是各大集装箱航运企业提供了丰厚的利润,也促使航运企业由单纯的竞争走向战略合作,以此谋求更大的发展。 为了追逐利润,企业经营者都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愿望和动力,但由于世界造船市场仍然是“卖方...
通过对教学实践工作的不断探索与总结,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拓展和教学手段运用三个方面对“光电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到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的问世可以说是光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该发明解决了光频载波问题,此后光电子技术得以蓬勃发展,在现代信息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十多年...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是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填充性道德领域真空状态的需要,是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加强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应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二是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三是弘扬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贞操观。青少年性道德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多方形成合力,共同完成。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青少年;性...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教师个体和外界力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亦可称之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原因。来自教师自身的内在动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及保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背景,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探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重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成为国外研究的热点...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愈演愈烈。一方是被社会无情闲置的大学生,一方是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方虚位以待的矛盾引发的“人才滞销”的话题为社会普遍关注。本文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方面着手,深入分析了造成“人才滞销”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境;对策;人才滞销 人才滞销?!在宣扬&...
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新时代教师是新型的教师,应当具备爱生尊生等基本道德要求,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修养。什么是教师的师德,怎样做个有师德的新型教师呢?四川地震,人民教师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谭千秋教导主任,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的人民教师严蓉,“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张米亚,身体被砸了成三段,而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的年轻教师向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