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电材料是~类重要的功能材料,是近年来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通过罗息盐时期一发现铁电性、KDP时期一铁电热力学理论、钙钛矿时期一铁电软模理论、铁电薄膜及器件时期~小型化四个阶段阐述了铁电材料的发展历史,提出了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铁电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它具有介电性、压电性、热释电性、铁电性以及电光效应、声光效应、光折变效应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重要特性,可用于制作铁电存储器、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空间光调制器、光波导、介质移相器、压控滤波器等重要的新型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在航空航天、通信、家电、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铁电材料成了近年来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知道某些物质具有与温度有关的自发电偶极距,因为它们被加热时具有吸引其它轻小物体的能力。1824年Brewster观察到许多矿石具有热释电性。l880年约·居里和皮·居里发现当对样品施加应力时出现电极化的现象。但是,早期发现的热释电体没有一个是铁电体。在未经处理的铁电单晶中。电畴的极化方向是杂乱的,晶体的净极化为零,热释电响应和压电响应也十分微小,这就是铁电体很晚才被发现的主要原因。直到l920年,法国人Valasek发现了罗息盐(酒石酸钾钠,NaKCH4O·4H2o)特异的介电性能,才掀开了铁电体的历史。
在铁电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按年代顺序列于表l中。
1四个发展阶段
关于铁电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罗息盐时期一发现铁电性
1919年,JosephVa1asek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读研究生,师从物理学家W FG Swan教授。从事宇宙射线物理理论研究工作而闻名于世的Swan教授建议Valasek研究罗息盐单晶的物理性能。在接下来的两年里,Valasek测量了罗息盐的线性介电响应、非线性介电性能、压电性能、热释电现象等宏观性能。1920年4月23日在华盛顿举办的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铁电性概念诞生了。
Valasek在“Piezoelectricandallied phenomenainR0chellesalt”报告中指出:电位移D、电场强度E、极化强度尸分别类比于磁学中的、和,.罗息盐中P与E之间存在的回线与磁滞回线类似。1921年。该报告全文发表在PhvsicalReview期刊上。它奠定了两个里程碑:(1)第一次表明罗息盐自身存在持久极化;(2)首次给出电荷与电场之间的回线(见图1)。Valasek是在介电领域使用自发极化和居里点这两个概念的第一人_71。有趣的是,他从未使用过铁电性(Ferr0electricitv)这个词。也许他并不知道。在19l2年著名的欧文·薛定谔就已经提出了这一概念。
1.2 KDP时期一铁电热力学理论
1931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JErrera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指出罗息盐的介电常数随外加电场频率的变化呈典型的反常色散现象。其实A M Nich0lson早在1919年就发表了关于罗息盐强烈谐振曲线的论文,但Errem和瑞士苏黎世的物理学家都不知道。他们认为特别宽的色散曲线不会是分子共振引起的,并决定重复Errera的实验。Scherrer的学生G Busch,将此问题作为其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了研究。Busch他找到与此问题相关、在1897年至1932年出版的文章仅约20篇。其中包括G Steulmann的文章“InstitutfnrallgemeineElektmtechnik”,Steu1.mann测量了K3PO、K2HPO、KH2PO等粉体的介电常数。前面两种盐的值很平常,分别为7.75和9.O5,而KH2PO的值却高达3O。但这些材料都不含结晶水.因而没有引起Busch的重视。在经过诸多失败后,他才研究KH2PO的性能,并于l935年3月13日采用简易的电桥观察到超过量程的大电容。随后,Busch赴柏林做低温实验,证明KH2PO确实是铁电体。关于KH2P0介电常数一温度关系的第一批实验结果见图2。
在理论研究方面,Mnller首先将热力学理论应用于铁电体。V L Ginsburg将郎道(Landau)相变理论应用于KH2P0型铁电体,并迈出了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更一般情况的第一步。德文希尔(Devonshire)将其进行完善,发展为今天仍行之有效的郎道一德文希尔理论。
1.3钙钛矿时期一铁电软模理论
BaTi0铁电性的发现主要源于战争期间对电子元器件(尤其是电容器)的研究。众所周知,金红石具有高介电常数(£100),当时有几个实验室试图将TiO与其他氧化物(特别是碱土金属氧化物)共烧制备高介电常数陶瓷。有四个国家独立地发现了BaTiO3的铁电性:
(1)美国1941年报道了通过烧结TiO2和BaO制备的陶瓷具有高介电常数。经测试介电常数高达1l00。
(2)英国1942年就发现了碱土金属钛酸盐具有高介电常数。由于战争时期保密限制使得发表时间推迟至1945年。而且在最初的出版物中并没有提及铁电性。
(3)俄国报道了BaTi0,的反常介电行为。虽然研究者意识到这是铁电现象,但是他们最初猜测反常行为是由高介电介质中的介电击穿引起的。不过,
他们很快明白发现了一种新的铁电体,并找出了居里一外斯定律,测定了电滞回线。
(4)日本也发现了BaTi0,的反常介电行为。日本从战前到二战期间一直进行着罗息盐的研究。BaTiO,是第一种不含氢且不溶于水的铁电体。此后,陆续发现了其他钙钛矿铁电体,例如KNb0,和KTa03 fMatthias,1949年),LiNbO3和LiTa03(Matthias和Remeika,1949年),PbTi03(Shirane、Hoshima和Suzuki,1950年)。至20世纪50年代末,大约有100种化合物被发现具有铁电性。截至199O年,已知的铁电体约为250种。
1958年11月在莫斯科召开的苏联第二届电介质会议上Anderson提出了软模理论,而Cochran则独立地进行了更详细的研究。Barker和Tinkham运用红外光谱以及随后的C0wlev利用非弹性中子散射进行了实验验证。截至1970年.关于铁电相变晶格动力学的主要思想已经阐明。
1.4铁电薄膜及器件时期一小型化
虽然二战时BaTiO就已经用于器件中.且随后铁电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多种器件,但是,90年代以前并没有器件真正用到铁电材料的铁电性,而是利用铁电材料的其他性质.主要是压电性和热释电性。80年代中期薄膜制备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扫清了制备高质量铁电薄膜的技术障碍。由于铁电薄膜具有介电性、压电性、热释电性、铁电性以及电光效应、声光效应、光折变效应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重要特性,人们单独利用其中某一性质或综合利用多种特性研制出了众多的铁电薄膜器件(见表2)。
随着整机和系统向着小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微电子、光电子、微电子机械等对铁电材料提出了小型化、薄膜化、集成化等要求。在此背景下,铁电材料与工艺和传统的半导体材料与工艺相结合而形成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一集成铁电学。同时,铁电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发生了两个重要的转变:一是由单晶器件向薄膜器件发展:二是由分立器件向集成化器件发展。
2结语
目前铁电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薄膜化引起的界面问题,小型化带来的尺寸效应和加工、表征问题.集成化导致的兼容性问题等等。同时,与铁电材料及器件相关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效应、新应用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开发。
知识构建作为信息构建在知识管理的高层应用,具有知识性,更强调人的需求,注重知识生态系统的平衡。文章研究了知识构建对知识管理的优化作用,并指出知识构建对图书情报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多学科相互融合、完善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图书情报学的实证应用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学界的研究也越来越倾向于知识的研究。从知识论诸说到知识管理的研究,都离不开知识的获取与挖掘、组织与传播、...
高等师范院校开展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推进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有着双重意义。克服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必须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高等师范院校要通过更新教学评价观念,增强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性,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发挥教学评价的综合功能以全面提高师范毕业生的质量。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教师的道德敏感性是指教师领悟和理解日常的教育场景中所蕴含的道德涵义的能力,它有助于教师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以及敏锐地意识到自身行为是否具有教育价值,从而避免做出不道德的教育行为。因此,师资培训中应重视教师道德敏感性的培养。具体而言,在师资培训的内容上,应对教师进行一般伦理教育,提高利用伦理学进行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在方法上应采用案例法,增强师资培训的现实感;培训者还应提高教师对自身行为教育价值的反...
文章主要从创街教学模式,提高从师技能方面,鱿扣何在计葬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类学生中捉高教学技能,如何采用祈的教学模式开展训练等问题,从创街教学内客、创祈训练模式、创街评价体系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 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论坛”上就提出,培养信息化人才应特别关注师范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因为师范生不仅要掌握一般基础性信息能力,更要懂得如何适当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并具备一些信息化教学开发的...
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教育应构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以培养高质量的师范生,造就未来优秀的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适应性。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研究、教育部相关的文件和“顶岗支教,置换培训”的实施,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要以&ldqu...
本文在解释软件项目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出软件项目管理的局限性,进而说明应用软件项目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最后从软件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目标,以及软件项目管理的决策具有多级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管理,各个领域需要用软件系统扩展和提高自己的业务。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产业,研制出了不同的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主要完成的项目管理活动分为管理活动和...
中学历史新课标的制定,对历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教师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提高实践水平和研究性学习能力,拥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这实际上是对高师历史教学发出的呼吁。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究式学习;教师教育 新世纪的历史课程标准确立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倡导把学科知识融人生活主题。大学与中学的历史教学在培养目标、方向、教学任...
本文探讨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中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街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时策,以期对两个阶段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对英语教师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 1.引言为了适应社会对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广大的大中小学的英语课程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改革。学生从中学升人大学后,教师如果不了解当下中学英语教育的状况,忽视学生中学与大学语学习特点的差异,武断地以自己的经...
当代大学生就业主要是通过就业市场来实现,然而大学生就业市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大市场的一部分,其运行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同时也具有与其他劳动力市场不同的特点。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 广义上的(就业市场)己称劳动力市场,它通过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市场组织者的有序管理,政府的宏观调控,承载着对全社会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
大学英语高级班在教学模式上并不高级,课堂教学仍采用教师授课为主的单一课程教学模式,授课内容的确有深度,但缺乏广度,课堂教学更具知识性,但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被动跟随,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实际,设计出各种学习情境和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引导和督促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以提高英语综合运用...
影响因子:0.310
影响因子:3.007
影响因子:0.74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50
影响因子:3.945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