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云平学术网!商务合作:journal199@163.com,投稿邮箱:vzazhiqk@163.com

首页 > 学术资讯 > 行业要闻 > 中药老字号跨界生物医药的生死赌局

中药老字号跨界生物医药的生死赌局

上传时间:时间:2025-08-12 17:35:56

  • 关键词:
  • 中药老字号;跨界生物医药;生死赌局

近年来,医药行业的创新浪潮中涌现出一批令人意外的身影——传统中药企业。云南白药进军核药、东北制药收购CGT企业、康缘药业押注GLP-1……这些手握千年古方的"老字号",正以惊人的速度闯入生物医药的前沿赛道。这场跨界究竟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还是资本游戏的接盘?答案或许藏在跨界逻辑与行业生态的双重镜像中。

核药赛道:云南白药的"双轮驱动"实验

当云南白药宣布布局核药时,市场最初的反应是疑惑。这家以止血散和牙膏闻名的企业,如何在放射性药物领域找到支点?但短短3年,其通过"外部合作+自研"模式,已将两个产品推进临床阶段。核药的特殊性在于,它既需要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资质(类似"核电牌照"的稀缺资源),又依赖精准的靶向递送技术。云南白药凭借国企背景的资源优势,以及中药产业积累的渠道网络,快速完成了从团队搭建到管线布局的跨越。这种"中药+创新药"的双轮驱动,本质上是对传统业务天花板的突破——就像普洱茶商突然开起了精品咖啡店,看似违和,实则共享了相似的客户群体和分销体系。

CGT狂欢:东北制药的1.87亿赌注

细胞与基因治疗(CGT)被称为生物医药的"登月工程",其技术复杂度堪比用基因剪刀在细胞层面做微雕。老牌药企东北制药的最新动作,是以1.87亿元收购鼎成肽源70%股权,切入这一领域。被收购方尚处于临床前阶段的产品管线,与东北制药现有的维生素C、抗生素业务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跨界更像是一场豪赌:CGT领域已有19家CXO企业布局,包括药明康德等巨头,后来者需要面对的是已经白热化的技术竞赛。但中药企业的算盘或许在于——CGT的个性化治疗特性与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存在某种暗合,而中药注射剂的产业化经验,也可能转化为基因载体生产的优势。

GLP-1混战:康缘药业的"代谢战争"

减肥药赛道GLP-1的风口上,康缘药业的身影显得格外突兀。这家以桂枝茯苓胶囊著称的企业,早在2015年就开始布局化学药和生物药,如今更手握GLP-1/GIP双重激动剂等管线。GLP-1药物的本质是模拟肠道激素调节代谢,而中药里调节"脾胃"的经典理论,或许为其提供了差异化思路。但现实挑战在于,诺和诺德等国际巨头已建立起专利壁垒,国内创新药企的同类产品也进展迅速。康缘的策略更像是"农村包围城市"——避开胰岛素等红海市场,专注中医擅长的代谢紊乱领域。

跨界者的底层逻辑:资源重构的艺术

这些看似突兀的跨界,实则暗含三条共通路径:其一,资源变现型,如云南白药将政策壁垒转化为核药准入优势;其二,技术嫁接型,如东北制药试图将中药生产经验迁移至CGT工艺开发;其三,理念融合型,像康缘药业探索中医理论与现代代谢机制的对话。这种转型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对中药企业"沉睡资产"的唤醒——中药批文是现成的医院渠道入口,药材种植基地可能改造为生物反应器场地,甚至《本草纲目》的方剂记载也能成为药物筛选的灵感库。

接盘侠争议:泡沫下的冷思考

当二级市场用涨停板欢呼东北制药的收购时,业内也不乏质疑:这些项目是否只是资本市场的"故事素材"?核药需要长达十年的投入周期,CGT的临床失败率超过80%,GLP-1赛道已挤入30余家中国企业。中药企业的风险在于,它们可能同时面临创新药研发的"九死一生",和中药业务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但反过来说,如果连最保守的中药企业都开始拥抱高风险创新,或许正预示着医药行业价值链条的重构——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中药VS西药,而是整合医疗解决方案的能力比拼。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这些跨界尝试已经初步显现分野:云南白药的核药项目进入临床,算是站稳了第一步;东北制药的CGT赌注还需等待临床申报结果;康缘药业的GLP-1管线则面临更残酷的淘汰赛。它们的共同启示在于,医药产业的边界正在溶解,就像中药煎煮时的君臣佐使——唯有让传统与现代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才能熬出一碗适应新时代的"汤药"。这场跨界长征没有退路,因为当化学药企开始研究中药提取物时,固守原地的中药企业,可能连"接盘侠"的资格都将失去。


学术期刊在线咨询

相关新闻

推荐期刊

友情连接 :

云平学术交流网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京ICP备20251032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