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传时间:时间:2024-10-23 10:07:28
如何将长篇大论的论文精炼至期刊所规定的篇幅之内?又怎样将长时间累积的原始素材浓缩为论文的寥寥数语?这无疑是令人颇费思量的问题。然而,有时过于精简又可能导致论文显得内容贫瘠、分量不足。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两难的处境呢?哈利·沃尔科特在其力作《质性研究写起来:沃尔科特给研究者的建议》中,为我们提供了四种缩减论文字数的有效方法,以供写作者借鉴与参考。
一、剔除离题论证,聚焦核心议题
当你与论文保持一定距离后,便能更清晰地看出其中可能存在的离题论证等瑕疵。你或许会突然发现,某些初时提出的问题或议题在后续并未得到深入探讨,或是你仅仅围绕某个自己感兴趣但编辑和读者未必关心的问题大做文章。此时,邀请同僚提出具体批评与建议,往往能助你发现这些问题所在。但需注意,若未明确告知对方你的需求,他们可能因礼貌而保持沉默。
更明智的做法是,选定某一具体题材,深入聚焦撰写,并探讨这些范例如何在更广泛的语境中作出普遍解释。例如,选择若干个自己能够驾驭的“单位”作为研究焦点,以其某一年度活动中的特定部分,来代表你费尽心力收集的大量资料,而非全盘呈现一整年的所有资料。具体而言,可聚焦于班上某一位学生而非全体学生,试验前后的某一现象而非试验中的所有情况,或对某一关键事件进行聚焦分析而非将所有事件都视为关键。这便是研究写作中的“逐鸟解题”策略。
二、精简例证与叙事,避免冗余重复
仔细审查论文中的多重例证、微型叙事或其他论证材料,剔除不必要的重复,仅保留最具说服力的部分。通过摘要的方式概述你所发现的普遍模式,并选取一两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或许你很想保留那些紧密相关例子间的细微差别,毕竟这些是你深入研究资料后发掘的宝藏。然而,这些在你看来意义重大的细节差异,对于没有同样第一手经验的读者而言,可能微不足道,难以激起深刻共鸣。例如,质性研究者在将访谈对话转化为文字时,虽然能“听见”受访者的声音,但读者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对他们而言,这些只是冰冷的文字,而一再重复出现的相似文字只会令他们感到厌倦。
在撰写初稿时,不妨大胆地将所有辅助材料记录下来,待修改时再大刀阔斧地精简。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压缩和优化论文初稿,而非决定哪些材料应纳入其中。若例子过多,可尝试整合或删除,这相对较为容易。但若过早删除例子或说明,后来发现需要补充时,再回头查找笔记或其他信息来源,则会费时费力。此外,随着文本的进展,你对引文与微型叙事的选择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务必为原始资料做好标记以备查验。
三、优化段落开头,提升阅读体验
仔细检查每一段落的开头、每一节的第一个句子、第一个段落、每一部分的第一节,乃至整篇论文的第一部分。许多论文初稿的开场白往往如同暖身运动,虽然有助于作者逐渐进入写作状态,但也可能让部分读者失去兴趣。因此,最好直接写出论文的核心观点,开门见山。
许多人习惯于使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作为开场白。在学术写作中,“本文”“本研究”等词汇的使用频率极高。如果可能,请将这些词汇找出来并删除,因为读者不会忘记他们正在阅读的是“本文”或“本研究”。
四、识别可删减或转移内容,优化论文结构
在缩减论文字数时,可寻找论文中是否有可整体删除或转移至其他写作计划的部分。例如,若研究方法部分讨论的主题过于宽泛,便可将其独立成一篇新的论文。你可能会发现,大段落的文字(如整个段落、章节)较易删除,而小段文字则难以割舍。因为过多细微的删改可能会让你担心论文变得支离破碎、前后不连贯,甚至破坏了整篇论文的主旨或结构。因此,在精简过程中需保持谨慎与平衡。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总题目,透过它可以看到全文的精髓。标题可以在文章写作之前拟出,也可以在文章写成之后确定,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是颇需斟酌的。 拟定文章标题应注意以下四点: ①简明。简明是指用字要少。但少并不等于简陋,它必须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少而明确,才称得上简明; ②确切。确切是指题目的用字一定要准确,不能人有歧义; ③具体。题目一定要与文章的内容相符,使人一见标题就知道这篇...
2021年,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人社部携手发布了《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健康科普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以后,健康科普在各地卫生职称评审政策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了医护人员职业晋升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那么,当我们站在医学职称晋升的门槛前,是否真的有必要将科普内容纳入准备范围呢?观察当前的职称评审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已有...
医学论文的研究方法部分在整个论文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详细描述了研究是如何进行的,为读者提供了评估研究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的依据。以下是关于医学论文研究方法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的几点建议:写作技巧:清晰明确:研究方法部分应清晰、明确地描述实验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处理等关键步骤。结构化写作:将研究方法分为几个小节,如研究设计、样本来源、实验过程、数据分析等,每节集中描述一个方面。使用图表辅助:如果可能的...
医学论文外审是指将论文送至外单位专家进行审阅,通常由杂志社外部的审稿专家来完成。这些专家通常是专业内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或大学教授,因此外审相对于其他审稿环节更加客观、中立。外审是论文发表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审查论文的质量是否达到期刊的录用标准,对论文的工整性、创新性和实验数据、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进行评估。外审专家主要从政治性审查、创新性审查、分析论文来源和作者信息等方面进行审核。通过外审的论...
文献综述,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石,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背景知识,还协助读者洞察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然而,许多学者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常陷入简单罗列的误区,导致综述缺乏深度与逻辑,难以展现研究的综合性和前瞻性。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精细的文献阅读和合理的逻辑架构,避免这一问题,使文献综述真正“综”而“述”之。一、文献综述的常见误区简单罗列文献:这种综述方式仅是对不同学者观点的堆砌,...
在农林经济学领域,撰写一篇核心主题的文章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对当前农业和林业领域的发展趋势有深刻理解,还需要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以确保论文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意义。以下是几个关键步骤,帮助你确定农林论文的核心主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阅读最新的农林经济研究报告和期刊,你可以了解到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例如,农业数字化转型、品牌农业、生态农业等都是近年来的...
在深入探讨国际专著在职称评审中所扮演的角色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核心观点:单位是否认可,是决定国际专著能否被用于职称评审的关键因素。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国际交流的大潮中,对国际著作的认可度有所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国际专著都能普遍适用于职称评审。事实上,许多单位在职称评审的相关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对著作的具体要求,其中不少单位仍然以国内公开出版的著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那么,为...
1引用不标脚注,在论文中引用别人的论点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在引用的时候请注明出处,一是为了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二是为了避免咱们自己的文章被认定为抄袭,不要心存侥幸,不要忽悠你的老师,你的论文写出来以后,研究该领域的老师拿过来扫一遍,大概率就能指出你哪些部分是借鉴的,哪些部分是咱们自己写的,不是你的观点就注明来源和出处,我们不用羞答答的,因为以你目前的能力,或许还达不到创造出一套理论来,老师其实都是...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期刊都会收取版面费用,相反,一些高质量的期刊往往并不收取这类费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里可能存在两个误区:为何我撰写文章,期刊社不支付我稿费,反而要我支付版面费?这个误区主要是由于我们没有充分了解期刊的运营规律(无论是学术还是非学术期刊)。要知道,要让杂志社给你稿费,那就需要你的文章能给杂志社带来收益。以《读者》为例,如果你在上面投稿了一篇文...
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进行综合、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现有资料,包括对其研究现状、动态、发展趋势等进行归纳和评价的一种学术论文。综述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展和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综述的格式要求因发表的刊物和领域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简要介绍综述的主题和目的,概述综述的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