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前言
在现代建筑领域,高层建筑工程以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挑战,成为工程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不仅承载着城市天际线的美学追求,更是人类对空间利用效率的极致探索。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攀升,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也日益凸显,对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材料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关键施工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深基坑支护、超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系统、大跨度结构的施工方法、以及绿色建筑理念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等。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深入分析,我们期望为建筑工程师、施工团队以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共同推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建筑的长期稳定。在追求建筑高度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施工过程中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以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二、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与研究
1、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一般多层住宅每栋平均工期在 10 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2 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2、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2; 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5 ( 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 ,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 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 20 m 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 1. 5 万平方米。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4、施工技术要求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构成,而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其次是装饰、消防、防水、设备等要求较高。平面类型的多样化、立面造型的个性化、立面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消防设施要求高,深基础、地下室、墙面、屋面、厨房、卫生间的防水,甚至管道冷凝水的处理,都比多层建筑要求高; 高层建筑的设备繁多,高级装修装饰多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三、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1、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 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2、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 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 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 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
工程变更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开展后出现的变化调整而言,不同的设计方案在变化之后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而工程造成的直接影响则是工程成本增加,尤其是大多数变更工程的价格与招投标的竞争价格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后的价格需要工程单位双方协商而定,因而给项目总成本控制带来较大的阻碍。在变更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资料的签证给予重视。只要涉及到资料的变更都必须要经过甲方代表、施工方代表、监理单位三方签字、盖章,这样合同协议...
奋斗是指付出艰辛努力,战胜各种困难,去实现宏伟目标的过程。奋斗精神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个人、组织、民族或国家维护权益和尊严、争取进步、实现目标的精神状态。奋斗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最鲜明、最优秀的文化基因,孕育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凝心聚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晋升高级职称往往伴随责任边界的扩张。护士长级岗位需统筹科室运营、处理医患纠纷、承担教学任务,工作清单从单一护理向管理领域延伸。以某三甲医院调查为例,67%的高级职称护士每周处理行政文件超过15小时,而夜间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使心理负荷呈现“24小时待机”状态。这种压力具象化为医学界的“潜水艇效应”——水面上的职称光环越耀眼,潜藏的职业倦怠与焦虑指数越可能突破临界值。时间成本:被量化的生命能量每日额外...
3月19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4种新专业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其中包括健康科学与技术、体育康养等与医药卫生事业相关的专业。此外,教育部将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1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控专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健康科学与技术专业布点高校为上海交通大学,体育康养专业布...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指南正式发布!部分项目申请指南附后。《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申请人在申请2024年度科学基金项目之前,应当认真阅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本《指南》、相关类型项目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及与申请有关的通知、通告等。现行项目管理办法与《条例》和本《指南》有冲突的,以《条例》和本《指南》为准。申请...
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向来是医疗行业从业者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不仅关系到个人专业能力的认定,更直接影响着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和学科发展水平。随着各省市陆续公布最新合格标准线,这份承载着无数医务工作者期待的分数线,正如同手术台上的无影灯,清晰投射出人才选拔的新风向。分数线背后的政策温度今年全国31个省份中,超过80%的地区对评审标准进行了细化调整。广东省将临床医学类合格线设定为85分,护理类调整为82分,相较...
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改革逐步迈入深水区。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进,一场以“去行政化”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变革正在全国多地展开。河南省最新发布的政策文件中,明确将“取消县域内公立医院行政级别”作为改革抓手,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传统医疗管理体系的突破,更释放出重塑现代医院治理架构的强烈信号。行政枷锁如何制约医疗体系发展长期以来,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制度如同“紧身衣”,既影响着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
CAR-T细胞的效能依赖于扩增和持续存在。NT-I7(efineptakinalfa)是一种长效白细胞介素7(IL-7),可使外周血和肿瘤中的T细胞扩增。有研究者探索了NT-I7是否可以安全地诱导CAR-T细胞扩增,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该研究入选了2024ESMO年会,医脉通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对该研究进行点评,以飨读者。研究方法在CAR-T输注后第21天给予NT-I71b期剂量...
近年来,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正经历革命性变革。作为占比高达70%的乳腺癌主要亚型,这类患者长期面临CDK4/6抑制剂一线治疗进展后的方案选择困境。而随着药物A与药物B的Ⅰ期临床数据相继披露,医学界首次观察到双靶点协同作用带来的突破性曙光。从实验室到临床:Ⅰ期试验的破冰意义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如同新药研发的"探路先锋",主要评估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安全性及代谢特征。对于抗癌药物而言,这...
影响因子:3.800
影响因子:2.640
影响因子:2.560
影响因子:1.310
影响因子:3.440
影响因子:2.32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