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稿须知
1、本刊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及大专
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地球科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办
刊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培养高级研究人才。
2、本刊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本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日本《科技文献速报》、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等14个
著名检索系统所收录。
3、本刊涵盖的学科领域:活动构造、新构造、地球内部物理、构造物理、地球动力学、地球化学、地震预
报、地质年代测定、工程地震、减轻地质灾害等。
4、栏目设置:
(1)研究论文:报道学科前沿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新思路、新方法、新认识、新发现),对本学科领域有
一定的影响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科研简讯: 扼要报道具有创新性的最新科研成果。
(3)科研快讯:确属新发现和原始创新成果的来稿,快审快发,在最近一期刊登。
(4)新技术应用:各种新技术应用于地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5)专题综述:评述重要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研究现状、尚待解决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今后
的研究工作建议。
(6)学术争鸣:包括“问题讨论”、“学术研讨”、“质疑与答复”、“学术建议与思考”。主要吸收那
些对前沿、边缘、热点问题讨论的论文,或对《地震地质》已发表的论文提出质疑。
(7)新闻信息:主要报道学术会议、新书评价、办刊信息等。
5 、来稿刊登次序:一般按来稿先后顺序刊登,创新性、开拓性、前沿性的论文优先刊登。
6 、来稿要求
6.1 来稿要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条理清晰,文字精练。篇幅根据需要而定,本刊一般不做限制。来稿一式
2份,用 A4纸打印。论文书写格式可参考本刊2002年以来刊登的文章。
6.2 来稿可以是中文或英文稿。如果是中文稿,加附300字的中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以及1页左右的英
文摘要(附对照的中文)、3~8个关键词;如果是英文稿,加附200词的英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以及
800~1 000词的中文摘要、3~8个关键词(另附中文全文稿,供审校用)。
6.3 文稿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应按《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指明其出处,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由此
引发的著作权责任,均由作者自负。
6.4 请附信简要介绍工作背景、成果意义,明确所投栏目及学科分类。请提供第1作者的主要联系方式。同
时提供4~6位非本单位同行专家(正高级职称)的详细通讯方式和研究领域,也可提出要求回避的专家,
以便稿件送审时参考。附作者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及邮编。
7、来稿是否采用,由本刊编委会最后审定。依照《著作权法》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和技术性修改。
收稿后5个月内如未得到录用通知(或修改稿件通知),作者可以自行处理。请勿一稿两投。不予采用的稿
件,将退还作者。
8 、作者收到修改稿件通知后,应在1个月内将修改稿(连同原稿、退修信、对修改情况的说明、软盘)寄回
本刊编辑部。
9 、来稿一经刊用,本刊将向作者支付稿酬和酌收版面费,并赠送当期样刊2册,单印本30册。
10 、本刊发表的文章,将由编辑部统一纳入ChinaInfo信息服务系统,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并同时加入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等,如不同意者,请另投它刊。
11、请到下列网址投稿:www.dz-dz.com.cn E-mail:dzdz@ies.ac.cn.,通信地址:北京9803信箱《地震
地质》编辑部,邮编:100029。 编辑部 电话/传真:010-62009049。联系人:万园
注:关于文章格式,请参见《地震地质》稿件编写要求。(本刊编辑部)
稿件编写要求
1 、论文题目:应精练,概括主题(研究什么),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 、论文作者:只列出主要参加者,一般不超过6个,其余者可在脚注中说明。
3 、作者单位:应写全称,单位所在城市名称,邮政编码。
4 、论文摘要:应简要介绍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尤其要说明论文的创新之处。一般300字左
右。给出3~8个关键词,要紧扣文章主题。
5 、首页脚注:注明基金项目或其他来源项目及编号;可写上通讯作者、作者单位的论著标注号。
6 、正文:应包括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或结论等部分(怎样研究)。
6.1 标题: 引言的序号为"0",其余标题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写。
6.2 引言: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的研究方向与目标(为什么研究)。
6.3 插图: 要主题突出,自明性强,图面简洁、线条均匀、清晰。照片层次要分明。请用计算机绘图。半栏
图宽不超过7cm,通栏图不超过14cm。图例框:7×5(mm)。图中文字注记都采用7.5P宋体字(仅山系名、
构造名称(断裂、地块、板块、盆地、隆起等)为黑体、水系名为左斜宋),使用线段比例尺。图件插入正
文,写出图名(中英文)和图注。图中内容与正文应一致。坐标轴的标目以“量名称 量符号/单位”表示,
如长度L/km。插图如涉及国界,可尽量避开,如必须保留,请将内容直接绘在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地理
底图上,或通过WWW.shsm.gov.cn下载。
6.4 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去掉竖线。表名中英文对照,量和单位标示同图。
6.5 文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和语种。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标准《量
和单位》。地层符号应采用最新公布的地层表。测试数据应注明测试者、方法(原理)、仪器设备名称、
精度与误差范围等。
6.6 致谢:为论文提供帮助的人和单位可在致谢中表达。
7、 参考文献
7.1 引用他人资料,必须注明出处,列出参考文献,并在正文中一一引出(×××,2004)。参考文献不宜
过少。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可以在文中加脚注。
7.2 中文参考文献要中英对照,放在西文参考文献的前面。请按原文准确提供。
7.3 参考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在文后按中、日、西、俄、其它文种顺序排列。中文、日文按汉字
读音顺序排列,西文等按字母顺序排列。每条文献内各项的排序是:
专著——作者.出版年.书名[M].版次(首版不注).出版地:出版者.页码.
期刊——作者.出版年.文章名称[J].刊物名称,卷(期):页码.
文集——作者.出版年.文章名称[A].见: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页码.
译著——作者(或中译姓名).原著出版年.中译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发表年.题名[D]:[学位论文].学位授予地:学位授予单位.页码.
7.4 作者姓名间用“,”分开,第3个作者后加“,等”或“,et al.”。
7.5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
名中间加连字符, 例: WANG Li-chun(王立春),SHANGGUAN Jing-yun(上官京云)。
8、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中的题目(全部大写)、作者姓名、单位、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一对应。为了便于
国际学术交流,英文摘要请加长到1页左右,并提供对照的中文稿,供编校时参考。
9、 [作者简介] 姓名,性别,出生年,毕业学校及专业,学位,技术职务,现主要研究方向,电话,E-mail
等。放在英文摘要后面。
10、 请提供身份证号码(发稿费用)。
注:关于本刊报道范围、栏目设置、投稿须知等,请参见《地震地质》稿约。 (本刊编辑部)2009-07-09
《地震地质》期刊图件的要求
一、图件的格式及提供方式
1. 请用计算机绘图。
2.请按本刊的要求精心绘图,由作者负责达到出版要求。
3.图件直接插入正文中(图文混排,word文档)。
4.请注明哪张出彩色图(加收费)。
5.如印刷时为黑白图,最好不要提供彩色原图。
6.必要时可单独提供图件:灰度图、彩色图输出tif格式,600线为宜。
二、图的尺寸及字号等要求
1. 插图要主题突出,自明性强,图面简洁、线条均匀、清晰,要素齐全。
2. 照片层次要分明,最好用彩色。
3. 半栏图宽不超过7cm,通栏图不超过14cm。横排图:15 cm×21 cm。
4. 图中文字注记一般采用7.5P宋体字;山系名、构造名称(断裂、地块、板块、盆地、隆起等)为黑
体;水系名为左斜宋体)。
5. 图例框尺寸:7 mm×5mm。
6. 图框的线条应为单条细黑线0.4mm,不采用黑白相间的粗线。
7. 使用线段比例尺,不采用黑白相间的粗线,表示比例尺的线段应为细黑线0.4mm。
8. 表示方向的线条应为细黑线0.2mm。
9. 坐标轴的标目以“量名称 量符号/单位”表示,如长度L/km,放在图的左侧或下方,要居中。
10. 经纬度只需在图的左侧、上侧标注即可。注意加上“°”
11. 年龄样品的数据最好标在图内,如:“TL:(23±2)ka BP”。
12. 断裂代号的格式:F1,…… 。
13. 地层代号:①,…… 。
14. 震级字体:如MS ,ML , MW ,mb 。
15. 图内的年月日请用:2008-08-08, 中间的短线是英文录入状态下的短线。 。
16. 插图如涉及国界,可尽量避开,或用细黑线勾画;如必须保留,请将内容直接绘在地图出版社最新出
版的地理底图上,或通过WWW.shsm.gov.cn下载。
17. 图上的线条和文字应是光滑的实线,不能是点或锯齿状的。
18.图件的具体要求可参考本刊已登出的文章。
[1]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依A-Z顺序分中、外文两部分排列,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2]稿件请附200—300字的中英文内容提要,内容提要简要概述所研究的问题与观点、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主要结论。[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及复印件。[4]正文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简炼、通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6年,是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本刊倡导聚焦于国情的问题意识、前沿的理论探讨、扎实的实证研究,尤其欢迎青年学者和博士生扎实的定量和质性研究论文。本刊设有下列重点栏目,诚请学界同...
来稿须知1)注册点击作者区的新用户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填写完毕提交后,您将收到注册成功的电子邮件,请按电子邮件提示激活账户后方可登录。 2)投稿在网站首页输入您的email和密码,以作者身份登录,进入投稿页面。按照页面提示填写全部投稿信息后提交即可。建议投稿作者就是论文的通讯作者,以方便联系。 3.查询稿件目前的处理情况登陆系统后,进入稿件查询即可。4.修改稿件关于稿件信息,在...
简介《美国研究》杂志(CN:11-1170/C)内容丰富、思想健康,1987年创刊,目前以双月刊形式发行,刊物对外积极扩大宣传,致力于提高杂志质量与影响。《美国研究》主要刊登中国学者研究美国社会各个方面的文章,包括美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科技、文化、历史、艺术,以及思潮等各个领域,反映中国的美国研究水平,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发文方向美国人论美国、书评、信息来稿要求①论文应选取3~8个关键词...
来稿须知1.来稿欢迎采用在线投稿,访问《海洋学研究》网站,点击“作者投稿”,按照提示进行注册和投稿。请按照本刊征稿简则和编排规范撰写论文,特别注意图表和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相关要求。2.来稿不要涉及政治问题,应注意保守国家秘密(请附上作者所在单位的保密审查意见,加盖单位公章)。第一作者应对论文作者署名的排序负责,须提供所有作者签名的《著作权转让声明》。3.编辑部原则上在收稿后2个月内将稿件处理情况通...
来稿须知1.本刊刊登与地方志编修有关的方志学术论文及方志评论等,已经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的文章不在刊登之列。2.本刊刊登的所有文章,未经本刊编辑部有效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翻译。3.本刊刊发的稿件均代表作者本人的个人观点,因稿件内容出现问题的,由作者自行负责。4.投稿人应保证对稿件享有著作权,禁止任何形式的剽窃或抄袭。凡在稿件中出现抄袭或剽窃的,由此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自行承担;因此给本刊造成...
简介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出版地:贵州,于1983年正式创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党史研究、文学·语言学研究、法学·管理学研究、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旨在促进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该杂志致力于推动学校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贵阳学院是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本科高校,学校具有较长的...
投稿须知本刊旨在报道化工、石化、石油、轻工、纺织等行业的自控工程设计方法与国家及行业标准、自动化应用新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研究与应用、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应用技术、检测与先进控制装置应用等。主要栏目包括:发展与评述、工程设计及标准、过程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仪器仪表、创新与实践、信息与动态。1.本刊要求投稿文章必须具有创新性、真实性,内容翔实完整;发展与评述应由该领域内知名专家结合本人近年的研究成果完成...
大视野文稿要求(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
《大豆科学》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豆专业领域学术性期刊,也是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源收录的重点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大豆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态、耕作栽培、植物保护、营养肥料、生物技术、食品加工、药用功能及工业用途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研究简报、国内外研究述评、学术活动简讯和新品种介绍等。读者对象是从事大豆科学研究、生产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具有...
影响因子:5.652
影响因子:0.73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8.162
影响因子:2.140
影响因子:1.667
影响因子:0.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