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追假行为是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症,中外会计i殴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试图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心理上的分析,并针对这些心理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减少造假行为,保证经济秩序的稳定。
论文关键词:会计造假 心理 对策
以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为例,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相继攀发了“安然’、“施乐”、“世界通信,公司等一系列财务丑闻,以致美国股市遭到重创。而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丑闻也是频频出现,会计造假行为具有严重性和广泛性。
一、对会计造假行为主体的界定
(一)会计造假的含义
会计造假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本文主要涉及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它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事前经过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伪造、变造虚假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以此达到特定利益的集团或个人的不正当违法犯罪行为。
(二)会计造假主体的界定
会计造假主体应包括炮制假账和相关违法乱纪活动的主谋、共谋和执行者。按照在造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会计造假主体包括动议者、决策者、操作者和协同者。
造假的动议者是指为会计造假出谋划策的人。通常是单位财会部门的负责人.在造假过程中往往扮演替导演的角色。
造假的决策者是指有权决定会计造假实施的各级领导人。决策者既可以是领导者个人.也可以是领导层集体,是会计造假的最大受益者。
造假的实施者是指拥有职务便利、能够接触会计凭证、帐薄、报表等资料,亲自实施和完成会计造假的人员。它不仅包括有关会计人员、出纳人员,而且还包括相关的采购人员、销售人员、保管人员和统计人员。造假的协同者是指从某些方面策应、配合造假的人员。既包括在造假之初为之提供方便者.如某些财会人员为造假积极出谋划策,提供信息及技术方法和手段,与领导共同设计防范检查的对策和措施:也包括在造假事实发生后为其掩饰、布防、通风报信和提供伪证等人员。
值得说明的是,在不同的造假案件中.造假主体的人员构成不尽相同.相关人员在造假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资和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笼和传播有着较为复杂的心态
(一)“高指标”诱出假数字
前些年在企业和主管部门还没有完全脱钩的情况下,一些厂长经理迫于经营业绩的考核压力年年把销售、利润当做最紧要的“任务’抓,实行以“高指标’乌纱帽”的考核办法,在这种压力下,经营者不粉饰报表、不编造假数字就难过考核关。在企业内部实行以盈亏数字论功行赏的办法。于是便有了“造假数字”这一‘良方”。
而近几年,在各种利益关系的诱导下,一些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症下药”:贷款时夸大资产,掩饰坏帐;报税时隐瞒利润,销售缩水;上报成绩时粉饰业绩,掩盖问题逃债时隐藏资产,虚列负担;改制时,资产剧降、利润变负。
私营企业则是千篇一律的造假模式,开“阴阳发票”、虚开增值税票、隐藏收人,惟一的目标就是逃税、逃税、还是逃税!经营者既深知造假之风有害无益,又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和支持会计造假有的管理人员坦然地说,会计造假形成的不正之风使得公平竞争遭到破坏不是造假者深受其害,而是谁不做假谁吃“哑巴亏”,因而大部分造假者都是心存侥幸,相互仿效,只是造假的程度不同罢了。
(二)假业绩会引出“金凤凰”
事实上,会计造假就像“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这就使企业陷人了‘服喜得喜,报忧得忧”的怪圈。因为不少经营者有着“依靠虚假数字出政绩,追求数字真实丢官位”的教训。在经营业绩实‘一票否决权”的情况下,有人就因造假造出了“政绩’,而使得企业“突飞猛进”,个人不断‘进步”,这就使人产生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活思想。
当被问及怕不怕浮夸造假漏馅而遭处分,不少人不置可否,一位知情管理人说:“会计包装,人所共知,但到目前为止,一般还很少追究过任何造假者的责任。别的单位能这样做,我也这样做。到手的荣誉和实惠谁也不会不要。”看来,会计打假目前尚缺乏应有的力度,大部分造假者都各有“招数”,并没有多少后顾之忧。同时,不少经营者也反映,有的上级领导习惯浮在上面听汇报,不察实情,听喜不听忧,也是助长会计造假的原因之一。
(三)想揭“疮疤”又怕疼
会计造假已是众人皆知的一个社会“疮疤”,为啥没人愿揭,原因大致有三:
1、“从众心理、法不责众”
不少经营者反映,刚开始造假玩虚时,还有些担心,只是打打“擦边球”,怕脱离实际,但后来发现周围许多企业都在造假,自己也就心安理得。大家都假就好办了,板子又不会打在一个人屁股上。
2、“水涨船头高,后任不认前帐”
一些企业管理者抱怨说:前任已经把数字浮夸上去了,现在想实事求是都不可能了。
3、“大家都包装,老实就吃亏”
经营者们最普遍的心态是担心报真实信息吃亏。一方面,考核企业的主要依据是看“帐面数字”,而不是看你是否说真话,另一方面,数字若真实了,税收就要增加,企业盈利受影响。这一点也是目前企业造假的主要目的。
三、作为虚假会计信息的直接编撰者,会计人员对此苦不堪言
(一)“饭碗”为重
尽管所有的虚假会计数字都出自会计人员之手,但绝大多数会计人员都谈“假”色变。一位会计人员直言不讳:学校学了几年会计,工作后还在“继续教育”,谁不想做一名出色的会计,但饭碗”掌握在领导手里,让你造假,你敢拒绝吗?你不会作假谁还要你做会计?对此,所有受访会计人都有同感。不少会计人员就是因为对造假心有余悸而与领导“离心离德”最终被“炒鱿鱼”。因而多数会计人只好为保住自己的饭碗而采取让步行为,有的甚至主动为造假出谋划策。
(二)“准则”蜕变
会计曾经被赋予为国家和企业站岗放哨的经济卫士,常以“铁算盘”、精打细算为衡量标准。如今,在经营者看来“准则”彻底改变了,社会上一些地方和部门会计的行业标准,不再只看如实记帐算帐了,多看你会不会灵活做帐,实际上就是看你能不能造假、诱资、偷税了。
个别企业从“出生”就是假的,注册资本在验资领取工商执照后便不复存在,其会计帐面始终挂在“其他应收款”帐下。甚至认为会计账务越乱就越好做手脚。一些公司尤其是私营企业就更黑,混乱、虚假到了一定程度,就把老公司关掉,重新注册一家新公司,再揭开新的骗人序幕。
四、防范对策
(一)充分发挥产权明晰在规范会计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重要条件。允许和鼓励会计主体根据会计交易费用的高低,自由地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及资源配置的功能,为企业内部约束、激励机制的建立创造基本条件,这一切又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由于企业内部存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理顺各方的关系,可以避免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为此应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中,建立职业经理人档案,从聘任及业绩等方面,对其能力和道德进行评价,使其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包括防范会计造假在内的道德约束,从而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确和规范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甚至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对提高管理效率、保护资金的安全和完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企业各种经济问题,都会在会计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和体现,所以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范会计造假,预防假帐发生。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治理结构的始终。企业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中成为企业所有者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
我国众多的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收购中小煤矿企业,使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整合,有助于我国煤矿业以更快更坚固的结构形式发展。但谋炭在兼并重组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时企业带来危害的各种财务风险。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时时务风险进行深刻和广泛的认识,以及尽量避免和防范任何一种有可能出现的对务风险,已经成为并购方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浅要分析了煤炭企业在并购中出现时务风险的种类,并时如何防范财务风险提出了一些...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动力的重要源泉。目前我国的区域创新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都刚刚起步,有许多内容尚在积极的探索之中,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未形成。从国际来看,有些国家的区域创新体系是比较成功的。英国的知识带动型、日韩的技术引进型和印度的政府推动型都是其中的范例,其实践对于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1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研究概述 区域创新理论起源于...
换股并购是西方国家最常用的并购方式之一。它不仅比现金并购方式节约交易成本,而且在财务上可合理避税和产生股票预期增长效应。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换股进行并购交易一直在全球并购市场上占据着主体的地位。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一系列并购新规的出台,大规模的换股并购也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被逐渐激活,构建适应我国公司挟股并购的法律制度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换股并购,又称为股票互换式并购,作为...
上市公司信用缺失是一个国内外证券界都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安然”事件,中国的“银广夏”造假案即为明证。围绕其问题的监管也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试图从博弃论角度探讨,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措施。 上市公司业绩操纵和证券监管是证券市场上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证券市场诚信机制的基石。上市公司作为证券产品的提供者,其经营业绩对其利益极其...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本文主要分析企业在并购交易执行阶段的财务风险及原因 论文关健词:并购;交易;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企业并购的流程包括计划决策一交易执行一运营整合,企业...
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成长战略的主要选择,然而,并购的成功率非常低。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并购行为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并购成功率的对策与建议。一、影响员工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组织变革是指组织为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对自身进行行为调整和修正的过程。权变组织理论认为,任何组织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外环境之中。企业并购正是一种具有高复杂度与高冲突特征的组织变革。面对组织变革,员工...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保证商业银行德健运行的重要前提。本丈从和Basle的角度分析了内部控制的内洒,并且从童化和定性角度评价了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所创造的信用和提供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融通资金的信用中介,创造信用货币,创造存款,扩张信用...
我国目前兼并市场的主流,主要是国有企业的有偿兼并和国有资产在国有单位之间的无偿划转。如何对并购进行选择,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选择就成为投资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选择被兼并企业及其对价值的估价这两大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兼并市场供求关系看,由于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濒临破产企业数量较大,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许多有兼并意愿的企业找不到买主。兼并企业在兼并目标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同时,企...
理论界与实务界一般认为,财务风险与收益是成正相关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然而,在实践中,常常出现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甚至相背离的现象。基于此,笔者从财务风险与收益的诱惑效应、平衡效应、约束效应出发,探讨财务风险与收益不相适应的原因,并指出财务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应具备的条件,以期对财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风险是由事件的不确定所引起的,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果的可能...
资本弱化已成为跨国公司乃至国内公司避税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国际税收领域面临的新课题。考察美、英、德、日等国的税收制度及相关状况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多已制定了相应的反避税措施。我国也应该借鉴相关的国际经验,以促进公平贸易和我国税制的规范化。 一、资本弱化的概念 从形式上看,资本弱化就是指公司的资本结构中负债资本远远大于权益资本的资本结构安排。但如果投资者不是有意识的通过操纵债务和股权比例失调来追求...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2.751
影响因子:1.318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700
影响因子: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