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已有的公车制度改革模式屡屡招怨来看,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去触碰特权。对于事关全局、牵涉到社会敏感神经的公车制度改革,无论是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还是在具体制度及政策的设计上,都理应确立鲜明的破除特权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公车制度改革的呼唤日趋强烈,一些地方也先后启动了这项改革,从总体上来看,由于现在乘用车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家用轿车日益普及,全面推进这项改革的条件已大体具备。公车制度改革,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力降低不合理的执政成本、取信于民的迫切需要。问题在于,对已经进行的多种模式的公车制度改革,尽管在公车使用的总费用上改革后比改革前降低了不少,但社会各界的质疑、批评乃至抨击却还是很多。原因何在?尽管有具体制度设计上的不完善、某些工作环节上的不协调、某些利益问题考虑上的不周全等原因,但根本的原因,则是由于在公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上缺乏鲜明的破除特权的价值取向。若不清醒地认识这一点,大面积地推进公车制度改革必将陷入严重误区,甚至会招致公众更大的不满和愤怒。
首先,从公车泛滥的原因上看,根本的原因就是特权泛滥。本来,对公车的配备及使用有非常严格的范围。在绝大多数国家,一般只有内阁部长可以配备专车,但也仅限于执行公务。近一两年德国、法国都曾有部长因公车私用,迫于社会舆论压力而辞职。我国香港特区前特首董建华离任后的当日,便不再乘坐公车。我国1988年10月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国家机关汽车配备标准的规定》,对公务员配车标准规定为:正部级干部配专车,副部级干部不配专车但保证工作用车。1994年,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界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应当说,这些规定与许多国家公务用车的规定大体上是相当的。但直面现实,这些规定早已名不副实、名存实亡,现在就连许多街道办负责人、正副乡镇长都早已配有专车。一个处长,昨天上下班还是自己骑自行车、挤公交车、开私家车、乘单位班车,而由于今天提拔为“副局级巡视员”,那么明天上下班就要专车接送,美其名曰“工作需要”,但其实质,就是享受特权。今天,一个干部是否配有专车,已成为一种特权的身份象征。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在收入不断增加、办公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没有旗帜鲜明地在官员中进行反对特权的教育,也没有着力从制度上去遏制特权的滋生泛滥,相反,在一些政策规定中还有意无意地放纵、维护特权(例如尽管不少地方财政还相当困难,但在各级财政预算中仍然对公车消费保有宽松的空间)。我国本来就是一个“官本位”根深蒂固的国度,今天“官本位”仍然随处可见,而“官本位”最容易滋生特权。在“官本位”下,一事当前,必然首先考虑官员的利益,优先考虑让官员如何舒服、如何便利、如何满意,特权就应运而生了。
现在在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特权意识特权行为滋生蔓延,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仅堂而皇之地谋特权搞特权,而且为此炮制种种“名正言顺”的理由,形成种种冠冕堂皇的政策制度架构,从而使得种种特权行径制度化合法化。这一切,已经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在我国这样一个人民生活还远不富裕、人均GDP排在世界百名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官员的公车消费水平却居世界前列,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发达国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特权泛滥。看不清这一点,所谓公车制度改革就可能就事论事、舍本逐末、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南辕北辙。
其次,从已有的公车制度改革模式屡屡招怨来看,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去触碰特权。从上世纪末开始,部分国家机关以及不少地方就开始了公车制度改革,10余年来“车改”浪潮一波接一波,但却一直被公众所诟病,社会认同度很低。其中一个共性的原因,就是许多“车改”模式,不仅没有着力去“改”掉公车使用中的特权,相反,是在“车改”中用制度和政策的形式将公车使用中的特权合法化,其弊端集中体现在“车贴”(有的也称“交通包干费”)的发放上。从各种“车改”模式看,以发放“车贴”取代官员专车是改革的主要措施,而“车贴”发放的主要依据就是官职,如杭州市的“车贴”根据公务员的级别分300元到2600元9档,实行“车改”的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司局级公务员月补贴最高额为1200元,珠三角地区的县处级干部的月补贴额已达3500元,辽宁省辽阳市实行“车改”的两区区级领导则每月补贴6600元,而该区一般公务员最低只有 100余元。可以说,这种“车贴”的发放模式,是一种很典型的“官本位”加特权的融合。
人们注意到,现在参加“车改”的范围,都是党和国家明确规定不应享有专车的公务员,即都是副部级以下的干部,但“车贴”的发放,对相当一部分官员来说,实质上是将本不应享有的“专车”待遇货币化、制度化、合法化了。换句话说,就是将特权合法化了。这就是目前一些“车改”模式的核心弊端,也是公众对这些“车改”模式的主要质疑及抨击之处。可以说,不下决心去触碰特权以及因特权而获得的既得利益,所谓“车改”就难以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以及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
当然,也有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公车制度改革只要做到“省钱”就是硬道理,即改革后能节约下真金白银就行。应当说,这种观点只具有一种工具理性,远不具有改革所需要的价值理性。公车制度改革不仅需要做到降低行政成本,使“廉价”,更要强调追求通过破除特权去推进“廉洁”。特权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腐败。对一项改革价值的衡量,如果只算有限的经济账,不算涉及到人心向背的政治账,那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对于事关全局、牵涉到社会敏感神经的公车制度改革,无论是在改革的指导思想上,还是在具体制度及政策的设计上,都理应确立鲜明的破除特权的价值取向。例如,现在对许多司局级、县处级甚至科级干部用公家专车接送上下班,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悖公平正义的特权行为,在任何法制国家都是不可能的,也是社会公众诟病很多的。但如果在“车改”中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制度化的货币补偿,固然可能比改革前省下些钱,但却严重偏离了改革的价值理性。这样的所谓改革,也只能让少数既得利益者满意,而导致多数人积怨重重,毫无社会进步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企业并购的起点,在对目标企业进行选择时,结合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不仅可以降低并购成本,而且对企业并购的后续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并购目标企业所在行业选择、所在地域选择、所处经营状况选择等方面对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的纳税筹划进行探讨。 O引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引起了新一轮企业并购的热潮,2008年至今,国内并购重组迭起,不少企业选择收购海外品牌。2008年...
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率先在高校图书馆界开展大学生(研究生)就业信息特色专题服务工作的现状,发展过程中找出自身不足及原因。探索和研究图书馆在从事这项专题服务中如何完善这项工作、相应对策措施及对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关键词:华中农业大学;现代信息技术;图书馆网站;就业信息;高等院校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硬件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有条件的高等...
从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创新应注意的问题及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现状和启示等5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网络信息 高校图书馆既是一个教辅部门.又是一个服务性职能部门.因此在高校图书馆要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在高校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完善的市场经济,并购被人们重视起来,主要从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出发,分析引起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财务风险的含义 1.1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从风险结果看,这的确概括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资决...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民阅读率不断下降,前所未有的阅读危机引起了文化界的广泛关注。详细分析了当前社会阅读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图书馆推动社会阅读的一些对策和建议。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社会阅读是指除在校学生外,全社会每一位有阅读能力的成员在工作之余都...
从本意、立意、寓意、创意4个方面论述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的用意及实现,本意表述中,列举了新馆建设的依据、原则和要求;立意讨论中,涉及标志性、不同类型高校的区别,景点构成和环境营造等方面;寓意分析中,强调了适合、实用和艺术性;创意思考中,从图书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最后指出大学图书馆优秀新馆舍必定是理念共享、思想碰撞、用意精当的产物。 扩召、大学城、新校区是近10年我国...
学科馆员制度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实施的一种创新服务形式。以河南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为案例,就实行这项制度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在参考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经验的同时,时该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学科馆员制度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借鉴国外经验引进的一种创新服务形式,它以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的深层次服务成为用户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为此国内许多高校纷纷设立学科馆员岗位。对学科...
文章从政府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中的霸主地位、职能转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三个方面出发,对政府的公共信息服务重新定位进行全面论述。 论文关键词:公共信息服务政府信息服务 出于公共利益代表的身份,政府长期以来自然地成为公共信息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并致使政府信息资源等同于公共信息资源,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府信息资源服务模式。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自治程度的提高,国家与社会在信息资源服务范...
人事制度的改革,有上也就必然有下,这就必然会对广大职工的传统思想观念、传统思维定式产生震荡,对部分职工的既得利益构成冲击;必然会损害少数人的利益。如何面对改革后利益格局的调整,如何面对生存和发展的重重困难,如何面对优胜劣汰的严峻局面,用思想政治工作去引导,促使人事制度改革的积极稳妥、全面推进。 一、改革前的思想工作准备我国的人事制度,大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人员编制、级别、工资、福...
通过比较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实践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提出应对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传统高校图书馆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1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1.1封闭型服务 传统高校图书馆受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是受限制的服务模式是“小而全”“大而全”“备而不用&...
影响因子:4.670
影响因子:7.664
影响因子:2.396
影响因子:2.032
影响因子:0.514
影响因子:4.356
影响因子:4.711
影响因子: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