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性是一个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概念,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现代性思潮研究的日益深入,必然会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产生影响。
现代性这个多义的、具有极大理论穿透力的概念,无疑缘起于欧洲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从11世纪拉丁语中到18世纪法语中的“modernite",其含义不断发生变化。但到现在为止,何谓现代性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对“现代”概念的看法有多少分歧,其核心的意涵是指一种新的时代意识,也无论其被看作是一个贬义词还是褒义词,所蕴含的价值意味是鲜明的。“现代概念的起源就是“现代性”这个术语的缘起。现代性首先是对现代意识的觉悟,既包含着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又具有价值追求和规范意味,也就是说现代性就是一种新的意识。
一、现代性及其基本理念
一般认为,现代性概念描述的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在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思想、文化诸方面与传统社会和传统人不同的各种特性的总和。诚如有的学者所言,“凡表征现代社会或现代人特征的属性,如商品性、竞争性、民主性、科学性、世俗性、开放性,等等,都包含在现代性的涵义之中”。在这种意义上,现代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尺度,现代化是一种事实,现代性是一种对事实的反思。
现代性是一种启蒙理性,即怎样运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一切并运用理性对一切作出审查。从以上对现代性的解释中可以看出,理性主义和个体主义是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一)理性主义
现代性的序曲阶段,是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正是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了自我发现,教会受到了置疑,社会的宗教色彩开始淡化,世俗生活逐步获得了认同。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的过程,用韦伯的说法就是除魔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此时的“理性”就是人的代名词。现代性强调人的理性高于宗教神性,强调现代文明的一切是理性化思维的产物。以韦伯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概括了理性主义思维的要点,即明确意识到行为的目的,对所追求的具体目标进行价值大小的比较;根据预料的结果权衡行动的必要性;根据目的选择手段,用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作为选择标准;在行动中遵循严格的首尾一贯性,使一切行动合理而有序。
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理性主义引起了西方社会各个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在认识领域,理性主义造就了现代科学的基本精神。“现代性”要求在知识领域应用一种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这种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逻辑推理证明的数学和实验证明的实证科学,科学成了理性主义的表征。在日常生活领域,理性主义恢复了人的尊严;在经济生活领域,理性主义建立了科学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创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关系领域,理性主义导致了以效率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和合乎理性的现代法律制度。总之,以创新、合理、绩效、合作为核心的理性文化精神反映了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的转变。科学化、人性化、民主化、法制化等都是社会理性化过程中的产物和表现,而科学和民主则构成了理性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个体主义
个体主义的兴起被认为是现代性最大的成就。一方面,个体主义带来了个人的解放,另一方面,个体主义凭借理性,通过自主、自律的观念倡导一种理性的、更为自我负责的生活方式。理性使人成为一个有尊严,独立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性主义和个体主义是相通的。“现代性”意味着对自我的理解上从群体主义向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的重大转变。把个人放在了首位,强调个人独立与他人的重要性。这种个体主义的实质是高扬主体性。哈贝马斯指出,黑格尔将现代性的核心原则界定为主体性,并追溯了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根源,认为笛卡尔是主体性话语的始作俑者。康德发展了主体性话语的典型形态,但康德没有看到现代性带来的科学、道德、艺术的分裂的实质实际上是冲突与不和。西方意义上的个体主义是一个容易引起歧义的概念,本意是指一种人本位的理念,也就是上边所说的,但是在中文中没有准确的表述词。这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最容易被误解,最需要澄清的概念。在中国,迄今为止存在过的意识形态中,它都是与“私”这个字联系在一起的,一提到个体主义就将它与以自我为中心,讲求个人利益,忽略乃至不顾集体利益、社会利益这类东西联系在一起。不过对于西方文化而言,平时所误解的“个体主义”的这些东西,是用另一个概念“egoism",即“自我主义”来表示的。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个体主义是一种建设性的、积极的个人本位理念。
理性主义和个体主义是“现代性”的主要理念,但是除了理性与个体主义之外,进步的观念也是现代性的意识形态,这些在西方社会进程中都具体地演绎了出来。“现代性”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具体归结为社会领域的世俗化,社会关系的制度化、法制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人类生存状态的都市化,文化的个性化,等等。
二、现代性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
消费方式是指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类消费资料的方式和途径,它可以通过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取向得到大致的说明,是消费观念和行为的统一体。在现代社会理论中,消费方式大致分为传统消费、现代消费和后现代消费三种。但是在本文中我主要讲的是现代性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就是现代消费方式。作为现代社会青年精英的当代大学生,他们既是当前消费的主体之一,又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军和消费时尚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方式将可能影响未来中国的整体消费方式。而现代性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就是消费方式的科学性和他们个人选择消费的理性。在此特别借助大连海事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具体分析如下。
(一)消费开支的合理计划
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本文所采用的评价指标是每学期的费用是否有计划消费。结果显示:在自己的费用开支上,有7.5%的大学生有严格的计划,50%的学生有计划,23%的大学生是稍有计划,只有19.2%的学生选择没有计划,总体上来说,大学生在每一个学期的开始都会给自己一个大概的计划,也说明他们在消费的时候也是在精打细算的,这种计划也可称作韦伯意义上的算计,是合理的重要特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大学生消费的现代性意蕴。匆忙地用消费的盲目性来定义这一切是不合理的,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主流,看到他们消费的主要方向和方式,不要自以为强调个别现象,这就是现代性思潮的理性主义给我们当代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第一个影响。
(二)消费过程中的理性购物
合理性的消费是一个全面的行动过程,它包括了解商品信息,最后才会实施购买这一手段。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了解商品的信息只是第一步,也是理性消费的开始。数据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购买贵重商品前进行详细了解的有45.6% ,进行大致了解的有50.1%,这两者之和就是95.7%,而选择直接购买的只有4.3%。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自主能力的消费群体,在消费过程中他们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判断力,对消费品做出合理的决策。消费者在购物时对于消费品的质量、价格、品牌和时尚等选择体现了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质量和价格,品牌和时尚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选择消费对象的主要因素。消费品的质量和价格反映的是消费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被看作是当代大学生合理消费的一个关键。而品牌和时尚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身份和形象,其魅力就在于象征意义,带有较多的感性色彩,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选择分别体现了理性和非理性的价值取向。但是当前的数据就表明了质量、用途、性价比是吸引他们消费的主要因素,讲求实效、理性消费是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观念在现行的条件下分析起来是合理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固定经济收入,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父母,通过自己兼职挣钱并不多,这就使他们每月可以支配的钱是固定的,而这笔钱的主要用在日常生活用品和伙食开销。在长时间的大学生活中,他们逐渐形成了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在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尽量谨慎消费,他们在购买商品时会尽量选择那些物美价廉的东西。
(三)消费资料注重个人发展
尽管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多元化,但在消费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大学生更注重用有限的资源来发展自己,以应对未来社会的竞争压力。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平均月消费总额均值为500元。除学费、购买电脑等大项开支外,大学生月平均学习费用(学习资料和培训费用)为100.5元,占消费总额为91%。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明白当代的大学生们更注重的是实效,此时支配他们消费的理念已经转换为对科学、理智的期盼。当代大学生也是最先接触和接受新科学、新技术的群体之一,电脑作为现代科技的标志之一,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最能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因素之一。数据表明,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已达到50.8%,其中11.6%的同学购买电脑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需要”,75.5%的同学则是为了“学习方便”,没有电脑并且计划购买电脑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41.9%。而且现代部分的宿舍拥有高达3-4台电脑,并且购买电脑的开支对于没有正式收入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上述关于大学生学习消费的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在其总体消费结构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表明大学生群体为了充实知识,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增加自己将来就业的“含金量”,非常舍得在学习上投资。这一现象是与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尤其“入世”之后,人才市场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密切相关,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当代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只有充分发展自己,才能成为未来的主人。
在现代社会中,基本上都认为大学生是高消费或者说是特高消费一族,普遍存在超前消费,攀比心理并追求时尚潮流,等等。这些在调查中也稍有显示,但并不能因此就认定现代大学生的消费就达到了一种消费主义的程度。2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注重消费的人多了起来,卡拉OK、麦当劳、皮尔卡丹等都有一定市场。但这仅说明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丰富多彩了。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群体由于经济来源的限制,目前在校阶段的消费方式是理性的、有计划性的现代性消费方式。但也不要忘记大学生是一群容易躁动的消费者,他们一方面经济实力薄弱,另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导致大学生不安分的消费心理,由此也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尚处于不稳定时期,易产生许多消费误区。具体表现就是现在一直认为的上面的几种情况,因此,一旦时机成熟,这种对高消费的诉求就导致他们消费理性的颠覆和解构。为此,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当代大学生逐步确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
任何一种职业,其应承担的责任与其社会地位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注册会计师这个被称为“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的职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所负的法律责任也在不断增长。 所谓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因违约、过失或欺诈对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第三人造成损害,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而应承担...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时常发生供应商围标、串标和陪标的串通投标现象,不仅扰乱了政府采购市场秩序,损害了其他供应商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政府采购环境,助长了腐败现象,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串通投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质上是信用缺失的不正当竞争,其目的是获取高额利润。由于串通投标的手法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加之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无论是采购代理机构还是监督管理部...
税收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信沪息科学技术在枕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推动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的极大提高。本文通过时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税收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加强信息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税收人员安全意识,提升税收人员专业化水平。 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大量的采用信息技术、电子装备及通讯网络等,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
银行卡是现代金融创新中应运而生的一种电子支付工具,较之传统支付工具,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电子信息数据的安全。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银行卡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类银行卡犯罪日益呈现出集团化、国际化、高科技化的特征,银行卡信息和密码被窃的事件也屡见不鲜,那究竟谁该对银行卡的信息安全负保障义务?是持卡人?还是银行?另外,各家银行纷纷规定了”凡是通过交易密码发生的一切交易,均应视为持卡人...
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情况,并对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我国发展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文章首先通过对国际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和加工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加工贸易是实现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然后,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发展现状,针对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加工贸易发展...
现代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多样性风险要求全面的风险管理,全面的风险管理则要求全面的成本管理,其核心和灵魂是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本文介绍了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相应的管理手段,着重分析了风险管理职能在两种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定价机制中的实现,给出了几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指出了完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的方向。 风险管理要求我们的成本管理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全面成本管理适应了这种要求。战略成本控制是全面...
文章采用结构层次系数来描述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并通过它对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联动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则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 1变云与数据 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以往学者在研究中采取了不同的指标以描述产业结构变动,主要有:一是Clark所定义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S,...
代建制作为一种刚刚兴起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障碍,与固有的建设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和代建单位的素质有一定的不协调,为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代建制问题 在政府投资工程领域里推行代建制,是我国政府在现行体制下的一种制度创新,它不仅是改革开放建设领域改革成果的体现,也是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采购制度。但是代建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行为扩大企业规模、重置资产,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结合案例介绍了当前比较常见的几种并购动机,并对这几种并购动机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最后简单阐述了这几种并购动机之间的逻辑关系。 论文关键词:并购动机;并购理论 一、常见并购动机简介 (一)扩大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型并购动机,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目...
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安全外包存在的风险,根据风险提出信息安全外包的管理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基础详细探讨了信息安全外包风险与管理的具体实施。文章以期时信息安全外包的风险进行控制,并获得与外包商合作的最大收益。 1信息安全外包的风险 1.1信任风险企业是否能与信息安全服务的外包商建立良好的工作和信任关系,仍是决定时候将安全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信息安全的外包商可以访问到企业的敏感信息,并全面了解...
影响因子:2.011
影响因子:3.88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4.167
影响因子:0.180
影响因子:1.860
影响因子:3.818
影响因子:1.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