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在提出区域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最后提出了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实施产业集群品牌、知识联盟和大力推进区域创新。
1 区域核心竞争力概述
1.1 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对于区域竞争力而言,国内外学者都没有统一的定义,瑞士洛桑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将其定义为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在世界市场上较其竞争对手获得更多财富的能力;世界经济论坛则定义为一国能获得经济(以人均GNP衡量)持续高速增长的能力。
根据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给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即区域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所独有的,是该区域能在一个或数个产业领域使其主导企业取得持续领先地位所依赖的关键性能力,是将区域独特的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组政策、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有机综合体,而并非该区域所拥有的资源和禀赋。
1.2 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在区域比较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区域体制创新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比较优势与资源有关,是指本地区在经济和生产发展中所独具的资源与有利条件。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内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相对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有更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它根据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趋势,突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内生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等多方面,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反映。因此,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创建应该利用比较优势的独特性,将其作为基础,大力发展竞争优势,实现两者有机的结合。
2 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核心竞争力存在于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但并不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都具有核心竞争力,一个区域存在核心竞争力一般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2.1 区域区位优势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基础竞争力。包括道路、交通、桥梁、通信网络、电力、水利及各种市政建设水平。二是区域对周边地区的各个方面的辐射影响力。是指在以市场联系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分工、利益共赢的目标下,区域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相互渗透,而对周边地区所形成的辐射力和向心力。
2.2 区域创新能力
一是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的地区经济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加大高新技术研发投入,率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是区域核心竞争力存在与延续的内在动力。二是区域企业创新能力。区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实际成果的一个反映,科技创新最终要通过企业的R&D转化为生产力。这就要求一个地区的相关企业要对其投入大量资金,实现从知识形态到物质形态的转化,区域企业创新能力是区域核心能力的外在表现。 2.3 区域资源聚集能力
它是指区域利用自身具有的内在优势对区域内外各种可利用资源的吸引,并加以利用的能力。一是区域产业竞争力,反映该地区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组织结构层次和优良与否,是一个地区经济能否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也是对各种资源吸引与利用的产业平台。二是人力资源竞争力,一个地区经济是否有竞争力,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批人才,能否吸引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层次人才。三是具有良好的资本金融环境,包括区域内的投融资体制、金融筹资工具、各层次的金融市场构成等。
2.4区域和谐环境
和谐环境包括整个区域的社会秩序,这个区域各级的管理能力、开放水平、法律制度、文化和教育水平。这些是区域核心竞争力存在的软环境,是整个区域和谐持续发展的润滑剂,是区域核心竞争力存在的无形基础。
3 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区域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在参与国际与国内竞争中所具有的能力,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出以下的途径:
3.1 建立优秀的产业集群品牌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品牌是企业商品的信用符号,它通过将锁定的目标顾客的买点转变为自己的卖点,来降低他们的选择成本且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与此同时,给品牌所有者带来持续的市场收益。
产业集群品牌作为一个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一般区域品牌的共性:一是区域性,一般限定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二是品牌效应,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产业集群品牌就是把产业集群整体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是集群内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
3.2 合理深入利用知识联盟
知识联盟就是知识主体为了学习对方知识或合作创造知识而结成的具有契约性关系的组织。知识联盟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企业间的知识联盟;二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联盟。三是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联盟。
由于竞争的激烈,技术开发成本和风险的增大,企业技术交流、技术研究结盟就成为企业最好的策略。对区域而吉,知识联盟为参与者合作提供了平台,使原有的科技成果、科技信息、科技设备、科技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打开了成果转化通道,使各区域能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科技资源,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极大地提高了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科技成果的产出率和转化率。
3.3 大力推进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创新,在突出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改革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内生能力,推动区域经济从一般水平上的数量扩张向竞争力提高中的整体升级转变。
区域创新的基础层面是技术创新,关键是建立自主技术体系,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持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能力。技术创新应以提升竞争力为导向,同时要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因此,技术创新要注重战略问题,着重发展与区域核心专长相关的整体能力与系列产品。
总而言之,原区域竞争力较弱的地区,有必要选择适当途径。第一种途径是扬长避短,即首先从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源深加工精加工起步,促进资金投入、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再逐步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多元要素创新方向扩张;第二种途径是逐步推进,即利用发达地区已有的要素条件,作为增长极,引导并推动周边不发达地区开展创新,最终达到提高整个区域要素禀赋的目的。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贸易方式,对传统税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解决电子商务所带来的税收问题,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经验,确定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原则,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务管理。一、电子商务的特点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应运而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与传统商务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下述特点:全球性。互联网的出现使电子商务突破了时间、地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并购行为扩大企业规模、重置资产,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结合案例介绍了当前比较常见的几种并购动机,并对这几种并购动机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最后简单阐述了这几种并购动机之间的逻辑关系。 论文关键词:并购动机;并购理论 一、常见并购动机简介 (一)扩大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型并购动机,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目...
文章将实物期权理论和博弈论相结合,应用到企业并购决策制定中,构建了一个基于增长型实物期权的企业并购的两阶段博弈模型该模型使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方法确定了企业并购中产生的增长型实物期权的价值,同时考虑了并购各阶段的投入成本、风险中性概率、无风险收益率以及企业相互之间产生的影响效应等主要的决策影响因素,得到了项目成功所需获得的最低临界收益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每个企业在不同条件下所能达...
诚实信用原则是私法域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宪法中也有很强的适用性。它与宪政具有高度的契舍性,规定宪法的基本矛盾,调整宪法的基本利益冲突,同时与宪法的其他基本原则相互补充、彼此渗透。其适用性体现在立法公开、法的稳定性、法不溯及既往以及立法赔偿等方面。 论文关键词:诚实信用;宪法;适用性 行政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真诚善意、恪守信用和利益平衡的固有内涵以及确定权力行使范围的功能,要求行政行为必须符合行政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与国之间贸易、投资壁垒的消除,竞争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剧。我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进行组织的合理调整,而并购是企业组织调整的重要方式。税收筹划作并购方案策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在并购决策中,达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税收;筹划 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税收筹划的发展,尤其是并购市场的崛起更要求税收筹划成为...
企业并购 人力资源整合 薪酬激励 一、企业并购的目的当今世界,以高科技为龙头的新经济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使企业最短缺、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资金,而是高水平人才。企业并购中,如何整合并购双方的人员是并购企业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并购专家brucewasserstein曾指出“并购成功与否不是仅靠被并购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而是更大程度上依靠并购后的整合”...
房地产行业的税收是地方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本文对房地产行业在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法。随着城市建设及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大幅增长,己成为地方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建筑房地产业涉及的税种多、征管的难度大.税源管理仍存在较大漏洞。为了提高该行业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发挥税收的调控职能.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在...
区域创新能力体现了区域技术创新的总体水平。建立一套全面、客观、准确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一方面要参考国内外的指标体系与模式,吸收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要考虑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各区域问统计指标的差异。指标选择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并行、系统性与开放性结合、代表性和可比性同步等原则。区域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从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技术扩散和区域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来构建。一、引言...
文章对行业协会的限制竞争行为进行研究,对行业协会的基本理论问题、表现形式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立法的比较考察,对反垄断法对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提出了一些意见。 一、行业协会在竞争法上的地位 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一种,行业协会是指由同业经营者组成的,协调同业关系,增进同业经营者共同利益的联合组织它通常由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组成,目的在于增进共同利益但是在会员利益的驱...
随着民办高校的不断兴起,税收管理的相对滞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给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政策困境,笔者就税收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明确会计制度、确定合理回报,然后遵循《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制订具体税收政策等建议。 0引言 民办高校的的兴起,对弥补国家办学资金不足,解决不少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顺应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需求,在《民办教育促进法》...
影响因子:3.048
影响因子:1.042
影响因子:3.3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5.320
影响因子:3.064
影响因子:6.044